聲學原理
《聲學原理》,聲學著作。T. B. 瑞利著。英國麥克米蘭出版公司分別於1877年、1878年出版本書第1、2卷。1894年、1896年增訂再版。1926年、1929年2次重印。1945年2卷合訂1冊出版。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序言和23章正文。物理學家羅·林賽為合訂本寫了長篇序言,講述了瑞利傳略、瑞利時代以前的聲學發展史、瑞利對聲學發展的歷史貢獻及現實意義,並附有關參考文獻目錄。第1卷,共10章以及增補版的第10A、10B2章。第1章引言簡略介紹了聲音的產生、傳播、接收以及聲速,論述了樂音、音調、純音、音符、調律之間的關係。第2—5章系統闡述了振動理論。從最基本的簡諧振動講起,然後論述了1個自由度體系和n個自由度體系振動的一般理論。內容涉及自由振動、阻尼振動和強迫振動,方法為拉格朗日法、羅斯法以及本文創立的勢能和動能極大值表示的瑞利—里茲法。第6—10A章,將普遍理論應用於弦、杆、膜、平板及彎曲板振動體系,分別討論了不同形狀,不同質量分布,不同邊界條件等情況下的各種可能的振動模式,並考慮了有無阻力、有無負載、強迫振動等情況,還注意到與實驗研究特別是與樂器的比較。第10B章討論了電感、電容、電阻電路的振盪性質及電振動儀器和實驗等。第2卷,共13章,着重闡述了聲音在流體媒質中的傳播。第11章分析了空氣振動的一般特性,應用流體力學理論處理一維問題。第12、13章分別研究了振動在管中和在方形腔中的空氣媒質內的傳播,包括在兩端開口、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及兩端封閉的情況下,討論了振動的傳播速度、在界面上的反射、駐波及共振問題。第14、15章論述了二維和三維的一般問題,涉及到不同形狀 (如圓形、橢圓形、雙曲面等) 的物體對聲波的反射、聲波在大氣中的折射、小孔衍射、聲波的阻尼與衰減以及擾動聲源對物體的作用等內容。第16章為共鳴器理論,除分析了單個空氣腔共鳴器的普遍解外,還介紹了多孔道共鳴器、多個共鳴器的聯合作用等。第17—22章分別討論了拉普拉斯函數的應用、空氣球殼的振動、摩擦和熱傳導產生的耗散作用、毛細現象對振動與波的影響、流體渦旋運動、剛體振動及波在各向同性剛體中的傳播。第23章論述了生理聲學,介紹了聽覺現象及理論,討論了人耳聽覺頻率範圍的測定、音調對聽覺的影響以及聽覺的歐姆定律。此外還介紹了赫爾姆霍茲、威耳、赫爾曼等人關於聽覺的理論及其實驗研究工作。
本書被公認是19世紀及以前兩三百年間大量聲學研究成果的總結。同時為現代聲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至今,本書仍是聲學研究者必讀的一部聲學經典著作。
作者簡介
T. B.瑞利(Thrid Baron Rayleigh,1842—1919),英國物理學家。原名約·威·斯特拉特 (JohnWillian Strutt),因襲其父爵位,而稱瑞利勳爵。186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1873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79—1884年任卡文迪什實驗室主任,1885—1896年任皇家學會秘書,1905—1908年任會長,1908年直到逝世任劍橋大學校長。他最初的工作主要是光學和振動系統的數學研究。後來的研究幾乎涉及物理學的各個方面,如聲學、波動理論、電動力學、光的散射、流體動力學等。他有不少著作,論文達400餘篇。因研究氣體密度和發現氬,獲19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