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盤
牆盤(Qiang Basin),西周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因牆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稱作「史牆盤」,1976年出土於陝西扶風(今寶雞市扶風縣),藏於陝西扶風周原文物管理所。
牆盤型巨大,底部鑄有銘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別飾鳳紋和獸體捲曲紋,雷紋填地,圈足有折邊。銘文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績,後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亞祖、文考和做本盤者自身六代的事跡。
牆盤所記述的周王政績與司馬遷的《史記·周本紀》中的內容非常吻合,關於微氏家族發展史部分的內容則並不曾見於已知的文獻,填補了西周國史微子家族的一段空白,屬於重要的歷史資料。
目錄
發現歷史
1976年12月15日,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公社莊白大隊白家生產隊隊員在平整土地時,在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了一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專家將其定名為莊白一號窖藏,其中便有牆盤,牆盤鑄於西周共王時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牆的人為紀念其先祖而做。現收藏於陝西扶風周原文物管理所。
文物造型
牆盤器形宏大,製造精良,整體通高16.2cm、口徑47.3cm、深8.6cm,盤腹外附雙耳,腹部飾垂冠分尾鳳鳥文,鳳鳥有長而華麗的鳥冠,鳥尾逶迤的長度,為鳥體的二至三倍,延長部分與鳥體分離,鳳鳥紋在當時象徵着吉祥,是西周時期最為流行而且最富時代特徵的紋飾。
文物銘文
原文
曰,古文王初。教琳於政,上帝降處德大曾。甸有上下造受萬邦。泌圍武王,透征四方,達殷吮民,永不鞏狄皮,長伐夷童。富聖成王,廣左右毅盤剛穌,用爹取周鄭。肅握康王,兮尹吉疆。玄普邵昭王,廣能支楚荊,帷奧南行。窗艦穆王,井帥宇侮,膝盅天子。天子圈居文武長刺,天子贊無句。攘祁上下,巫獄趁慕,昊復亡吳。上帝司最,尤保受天子縮令命,厚福豐年,方排亡不從見。青幽高祖,甲效微需處。雪武王既錢殷,歌史使祖道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命周公舍圍於周,卑件處角。蟲忽乙祖速匹華辟,遠獻幻心。子瓜,杏明亞祖辛,或毓子孫 。林鰭多零,果角黛光,義其賽祀。霧得文考,乙公稼越 ,貢屯無辣,農案歲音。帷辟孝晉友,史使牆夙夜不縈墜,其日蔑歷。牆弗敢粗,對揚天子不顯休命,用作寶季棄。利祖文考,戈雍受授牆爾簇福裹,箱錄、黃者、彌生,老吏事華厥辟,其萬年永寶用。
大意
銘文首先追述了列王的事跡,歷數周代文武、成康、昭穆各王,並敘當世天子的文功武德。銘文接着敘述自己祖先的功德,從高祖甲微、烈祖、乙祖、亞祖祖辛、文考乙公到史牆。頌揚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是典型的追孝式銘文。
文物價值
西周是鑄造長篇銘文的時期,銘文內容涉及統治階級的政治謀劃、征戰殺伐、祭辭誥命、冊賜宴享以及貴族間的土地轉讓、刑事訴訟、盟誓契約、婚嫁禮俗等。此銘文字體為西周時期的標準字體,其字形整齊劃一,筆式流暢,是不可多得的書法佳作。
盤是乘食器的一種,出現時代比較早,而且器型一直到今天都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西周時期的盤一般有雙耳,圈足或者在圈足下再加三個小足。
視頻
牆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物|中國永久禁止出境的64件國寶文物(三十五)——牆盤 ,搜狐,2018-06-21
- ↑ 金文經典臨摹指導——《牆盤》(3) ,搜狐,201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