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林历史中心
塔林历史中心位于芬兰湾南海岸,爱沙尼亚首都,该城沿通匹亚(Toompea)四周而建。塔林建立于公元10世纪,历史上作为商业港口。塔林历史中心(The 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I) (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中。
中文名 塔林历史中心
外文名 The Historic Centre (Old Town) of Tallinn
国 家 爱沙尼亚
批准时间 1997年
目录
遗产描述
塔林,爱沙尼亚首都、最大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是波罗的海沿岸重要的商港、工业中心和旅游胜地[1]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从条顿骑士团的一个-骑士发现这个城堡的那一刻开始,而后这里发展成为汉斯同盟的主要中心。历史上,塔林曾被进攻、洗劫、毁灭和多次的掠夺。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空军对塔林进行密集的轰炸,使这些建筑遭受了火与战争的劫掠,但大部分中世纪老城区依然维持着原来的魅力。塔林历史中心最引以自豪的是展现其绚丽多彩的公共建筑,特别是教堂以及商店的室内结构。塔林的大教堂尽管经过了不断的改建,还是保留了其哥特式风格。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v),塔林历史中心(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城市结构
通匹亚白垩山高原西部是古代城堡,防御设施在1648年的大火中被毁然后又得以重建。其巨大的炮塔给地平线增添了特殊的轮廓。城墙里面是大教堂尽管经过了不断的改建,还是保留了其哥特式风格[2] 。下塔林的城市建筑为中世纪狭窄蜿蜒的街道、教堂和修道院,特别值得保护。同样值得保护还有几座早期的中世纪建筑例如市政大厅(14世纪)和许多私人房屋,其最初的建筑材料如无遮蔽 的横梁仍然保存完好。塔林还有相当多的同业公会会所,它们表明了中世纪商业行会的繁荣,大市政厅(1410)是北方哥特式建筑的最华丽的典范。塔林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市之一。它是与汉萨贸易区共存的封建堡垒的独特典范,它们共同受到防御体系的保护。塔林保留了表明其政治经济历史的最显著的特征,它是北欧中世纪商业城市的值得注意的并相当完善的典范。
简介
10世纪芬兰-乌格尔族居民在通匹亚白垩高原上建造了一座要塞,塔林即由此而来。后来,在山脚下建立了一贸易区和一个港口以为北欧航海贸易提供服务。1219年丹麦人在瓦尔德马的统帅下征服了该地区并在它的四周加强了军事设施,还建立了第一所教堂。在1226-1227年该地成为教皇领地并且塔林被割让给了肖得兄弟(十字军骑士团勋位)他们把该殖民地分为两部分:防御工事(the Castrum)和下塔林(suburbum)。继骑士团勋位后,宗教勋位例如多米尼加教派和西多会修士都在塔林建立起来。1248年在与卢比克建立联盟之后,塔林成为了汉萨同盟的成员,并从此之后成为所在地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它对商业行会的参与可以从其城市建筑中反映出来。从1310年以来,塔林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环绕封建采邑和小商业街的巨大军事工程。当14世纪哥特兰岛的商业中心维斯比丧失其大都市地位之时,该地区的经济由塔林和里加取而代之。甚至15世纪商业行会开始衰落的时候,塔林还是设法保持了其商业角色并持续发展和完善。在1561年瑞典吞并塔林的时候,通匹亚山的防御设施得以扩建和加强。1710年败给俄罗斯人之后,塔林经历了一段经济萧条期,但还是设法保留了其作为全省行政中心的地位。在城中德国居民人口下降的同时,俄罗斯人口却增加了。在1918年-1940年短暂的独立时期后,二战期间塔林又为德国所统治,并且于1944年遭到轰炸,损失严重。二战后塔林得以重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塔林的起源可追溯到13世纪,当时的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骑士们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城堡,后来,这里又发展成为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主要中心。在后来的几个世纪,这里屡遭战火,但许多建筑还是较为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公共建筑(特别是教堂)之豪华以及商店内部装璜之考究充分展示了当时这里的繁荣和富裕。
视频
塔林旅游风光,爱沙尼亚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