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览古
《基隆览古》是一首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1]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 |
昔我舟行经马渎,如梦空江曾一宿。战后青山两岸横,残燹满天秋摵摵。 今日舟行又向东,好风吹我入基隆。大好江山满目恨,海云高处万灯红。 座中有客征故事,手检枯灰细为记。交集百感正茫茫,孰将缺陷弥天地。 海禁才通祸便胎,越南边衅已轻开。沧波界限何曾画,轧轧青烟剪海来。 悔把戎机付名士,纶巾羽扇饶风指。如虎徒深畏敌心,敢信成名归竖子。 碧眼睒睒意气雄,居然鄙远冀邀功。讵因桂子荷花好,一曲清词竟兆戎。 将军旗鼓来天上,如荼如火军容壮。曼衍鱼龙海国开,欢呼恃作长城障。 巉岩高岭峙狮球,银涛叠叠水犀愁。未许长驱师竟渡,八公草木尽貔貅。 喑呜动地十荡决,佛郎机发飞列缺。毕竟成城众志坚,仙洞山前刀如雪。 奋呼歼敌百头颅,橐竿悬上似累珠。怅望天西归不得,游魂应恸血模糊。 枪似林行炮似雨,往来海上窥门户。沪尾连朝飞羽书,捷报传来孙壮武。 湖湘自古将材多,拍手齐歌曳落河。子弟背嵬能卷土,衔枚飞过古婆娑。 更有横戈跃马入,海涛手擘天风踏。一军忠义足雄边,撼岳声中短兵接。 姗姗看杀貌如花,舞罢氍毹月未斜。鞠部有人身手好,酒痕春泛夺流霞。 海疆从此边防固,未许陈仓师暗渡。奈何一着失先机,前锋已报孤军仆。 袖手何心壁上观,储胥风起夕漫漫。冷眼看人蛮触斗,坐教失计纵呼韩。 国殇无庙荐麦饭,草木漫山雄鬼叹。男儿何必薄偏裨,誓死终教成铁汉。 一角山河任付人,旗翻三色七鲲身。倘非单骑格回纥,似此珠厓嗟久沦。 底事吓人惊腐鼠,万里楼船疏战御。黑旗埋没大刀刘,回首伤心鸢跕处。 庸臣辱国罪当诛,责备讵能逭老夫。割藩无策多遗恨,和议何人赞庙谟。 徘徊又见桑生海,刹刹尘尘四十载。绝少惩前毖后思,燕云缥缈终成悔。 把盏临流东浪哀,已无城郭鹤飞回。兴亡纵自关天意,毕竟安危亦仗才。 往事凄凉休再误,穷兵铁把六州铸。沙场尸裹几英雄,行人笑指孤拔墓。 二千年史吊西欧,绝岛名王骨未收。一样君臣悲远略,杜鹃声咽不胜愁。 |
” |
— [现代]苏大山 |
目录
台湾诗坛
1894—1945年,台湾处于日本占据之下。从二十年初,台湾文学就在“五四”影响下得到发展。1925年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出版,是台湾第一部新诗集。具有多方面才华的赖和,这时也有新诗问世。三十年代的陈虚谷,杨华,毓文,王锦江等等,进一步显示了新诗的实绩。
日据时期的台湾新诗,除少数受日本现代诗影响者外,大多数走的是现实主义路子。
1935年2月,曾和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的纪弦(路易士)创办了《现代诗》,到1956年发展成为“现代派”诗社。1954年,曾在三十年代参加过“新诗歌运动”的覃子豪和钟鼎文,余光中等发起成立“蓝星诗社”。同年,由痖弦,洛夫和张默等发起成立“创世纪”诗社。尽管他们各有不同的艺术见解,有“主知”,有“主情”,有讲“超现实”,但都共同向西方现代派寻找诗的出路。其影响所及,五、六十年代,现代派成为台湾诗坛主流。
1964年6月,桓夫(陈千武)、林亨泰、白荻、杜国清等二十位台湾籍诗人发起成立“笠”诗社他们提出诗的民族性(走中国道路)和社会性问题。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争”,笠诗社同人和许多新生代诗人推动现实主义潮流发展。一些现代派诗人也注意到现代诗背弃传统,脱离现实的偏颇,诗风有所改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诗人大多注意用诗来探索人生,表现现代人存在的情绪。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孤绝感与失落感也成为诗歌[2]中常见的主题。随着民族意识觉醒,失落感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乡愁诗。与之相伴的是写爱情与亲情的“纯情”诗,尤其是一些女性诗人如蓉子、张香华、席慕蓉等所作,常以七情深意挚,如珠如玉而动人心弦。
同属于中国新诗的香港诗歌,和大陆,台湾诗歌自有其相同之处。然而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诗的性质与形态也显示了自己的特色。香港诗人也从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的新诗汲取营养,但没有大陆诗人那么深沉的历史反思,而是以更浓的现代意识观察现实。他们也从西方现代派借鉴艺术技巧,但在表现手法上较台湾现代派诗人更为平实。
如犁青、吴正、何达、古苍梧、蓝海文、傅天虹、梁秉均等都写过不少力作。
就整体而言,澳门诗歌和香港诗歌有着相似特色。
旅居海外的华人诗歌,其精神状貌与内涵感情和海峡两岸的诗也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 ↑ 【入门】旧体诗的种类和区别 ,搜狐,2017-09-08
- ↑ 什么是诗歌,它有何不同?,搜狐,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