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物波譜特性
地物波譜特性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目錄
名詞解釋
地物波譜特性,是指地面物體具有的輻射、吸收、反射和透射一定波長範圍電磁波的特性。
物質內部狀態的變化產生電磁波輻射,其波長與不同的運動方式相對應,即不同的物質在光、熱等作用下都將產生與其自身固有特性有關的固定波長的電磁波輻射。如低溫物體發射波長較長的遠紅外線和微波;高溫物體發射波長較短的可見光;動物(包括人)介於二者之間發射紅外線。物體對電磁波的輻射和反射能力隨波長而變化,構成了各種物體在不同情況下具有不同的波譜特性。根據產生波譜信號的差異性,可揭示物體的特徵,如鑑別土地的光譜比輻射率和地面溫度,即利用物體的波譜特性來進行。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