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恆之門
《在永恆之門》(Op de drempel van de eeuwigheid),或稱《悲痛的老人》是一幅梵高1890年5月初在聖雷米精神病院完成的油畫[1],此畫基於其1882年在海牙繪成的鉛筆草稿完成,畫中人物是一名名叫「Adrianus Jacobus Zuyderland」老兵。而原畫的靈感來源則是休伯特·馮·赫科默繪製的畫作《切爾西醫院的星期日》。
畫中的老兵坐在爐火旁,雙手掩面。這可能也表現出了畫家創作時的悲痛心情及畫家對神與永恆的信仰,而這些事物的難以感知實際也是其悲痛的來源,這一點在其早年的書信中就可以看出。
目錄
創作過程
1882年11月24日梵高在給弟弟的信中說:
這倆天我畫了兩幅老人像,畫上的老人兩隻胳膊拄著膝蓋,臉埋在手裡...我想下次畫得更好一些。我可能還會印一張出來。這幅畫很好地描繪了一個穿着打了補丁的邦巴津大衣的禿頂老人。
幾天後梵高就把行動付諸實施:
我覺得畫家應該通過作品表達他的觀點。我試圖通過印刷品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好像不太成功。它沒有現實那般美麗而驚人,相比而言這只是一個模糊的鏡像,而現實,就好像米勒所相信的那樣,昭示著冥冥之中有神靈或永恆的存在。那老人安靜地坐在火爐旁的角落裡,甚至都不一定知道這一切...這不是什麼神學——就算是最窮的樵夫或礦工也總有那麼一剎那感覺到永恆之門的存在。
《永恆之門》
2018年9月8日,在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演員威廉·達福(William Dafoe)憑藉其在藝術家、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的新作《永恆之門》(At Eternity’s Gate)上飾演梵高[2]的精彩表現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的稱號。這部絕大多數用手持錄影機、第一人稱自述和對主角誇張的遠近景鏡頭穿插交錯的影片將電影的焦點放在了藝術家梵高晚年的生活上。
影片中,達福飾演的梵高說:「最好的藝術需要一點點的瘋狂。」眾所周知,這位如今最為人所熟知的荷蘭藝術家在其有生之年過得並不順遂,他一直飽受間歇性精神失常的折磨,並且在與高更友情破裂後於憤怒中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儘管沒有人不知道梵高的這段過往,但似乎鮮有人研究過患病時的他的心理狀態。影片名稱《永恆之門》實際上取自梵高的一副畫作名,畫作中的男士坐在椅子上,痛苦地俯身用雙手緊捂着自己的臉。
視頻
在永恆之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在永恆之門,梵高在聖雷米療養院最後的日子 ,搜狐,2018-9-15
- ↑ 《永恆之門》威廉·達福 精準還原凡高,新華網,20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