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海子)
作品欣赏
在家乡
鸟 在家乡如一只蓝色的手或者子宫
手和子宫
你从石头死寂中茫然无知地上升
羊群……许多蹄子来了又去 反复灭绝
大地发光……月亮的马 飞到雪山和村庄
女人取了一个生蚕豆花的名字“月亮”
“回想我们高高隆起的乳房
总想砸烂船舱
那船长是否独自一人常把我们回想……”
阴暗的女王就是我永远青春的宝剑
当狮子在教堂下舞蹈
你应呼应!即使我没有声音!你应回答!你应发出声音!
水罐摇摇晃晃走上山巅成长为洞窟和房屋
大鸟食麦一株
祖先们更在劳动中丧生
头盖骨,孤独的星,忧伤的星,明亮的星,我的心,坐在头颅上大叫大嚷
我打开龙的第一只骨头,第二只骨头,我将会在第三个耐寒的季节里爬
爬进它的身体,我将躲避我自己的追击
在危险的原野上
落下尸体的地方
那就是家乡
我的自由的尸体在山上将我遮盖 放出花朵的
羞涩香味
1987(?) [1]
作者简介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2]
作为天才诗人的海子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尽管长期不被世人了解,但他凭着自己辉煌的才华和敏锐的直觉,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和论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歌产生了影响。
其主要作品有:《亚洲铜》、《土地》、《但是水,水》,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话剧《弑》及其他的200首短诗。
海子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海子的逝世,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遗憾和思考。
诗人的想象: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时,给学生们开过美学课程,由于诗人的气质和才华,此课非常受欢迎。一次课上,海子给大家讲授“想象”的随意性,学生们却怎么也“随意”不起来。海子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说出一句:“你们可以想象海鸥就是上帝的游泳裤!”一时举座哗然,他们明白了什么叫诗人的想象。据说学生们都知道他是一位诗人,要求他每次下课前10分钟的时间朗诵自己的诗作。那些学生真是有福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