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回望長安(陳響平)

​​ 煙雨丹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煙雨丹霞》中國當代作家江繼祥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煙雨丹霞

西安,古稱長安。丙申初秋,燥熱尚未退卻,我從古代楚國來到了曾經的大唐長安。坐在高鐵廂里,滿懷興奮地用眼睛掃過那移動的風景,腦海里全是長安的過往,有詩意、有血腥,有太平、有戰火,有市井、有田園,悲喜交織。

下了火車,踏上這片土地,我似乎聽到「八千里江山塵土飛揚,三千萬老陝齊吼秦腔。」從這樣的句子裡,感受到八百里秦川大地的寬廣遼闊,仿佛看到那風沙漫天,千千萬萬個漢子站在黃土高原上放聲高唱秦腔的粗獷身影。坐在接待我們的小汽車裡,音響播放的正是秦腔、信天游,好象是主人的刻意安排,這更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那渾粗的聲音,縈繞耳畔,八百里秦川的景象使我象是在夢裡遊蕩。

主人介紹,我們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唐朝大明宮所在地。站在賓館窗前,眺望縱橫交錯的街市,回想着書中對這座古老城市的各種描寫,有情、有愛,也有恨。到達西安的當天下午,有些空餘時間,我邀請同行者圍繞長安古城牆轉圈,自西向東,頓時就有了一種時空穿越之感,經歷着秦掃六合,貞觀之治,一統大唐,感受着戰亂的演繹,盛唐的繁華。那每塊城磚,那磚上刻印下的每一個漢字,仿佛在訴說着那濃縮的遺蹤。

出古城西安就是十里舖。據說,這就是當年玄宗皇帝,專為楊貴妃修建的,進入長安城最後一道荔枝古驛道。然而,歲月流逝,時光不再,驛道上發生的故事,只能任人們揣摩與聯想。倒是杜牧那首「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不朽詩篇,總是令人在傳唱中回味。這到底是千古愛情的見證,還是荒淫誤國的罪證?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愛江山愛美人,也許這就是千古帝王留給社會的遺憾。

走在街上,古巷陌路,摩肩接踵,稍有停步,後來者就擠身而入。為什麼有如此多的遊客呢?同行的主人告訴我說:「看10年前的中國,當數上海、深圳;看100年前的中國,首當北京;如果要看中華上下五千年,那就非長安莫屬。明白了這個,你就不會為這麼多遊客而感到驚奇了。」

在西安城,最能代表古韻的可能就是城牆,這是大明王朝留下的遺蹟。那凝重而厚實的城牆,青磚碧瓦地屹立在現代化的車流和高樓之間,只有那磨光發亮的垛口青磚,給了人們一絲遠古的遐想。古城牆,分東西南北四個門,根據不同時期的歷史來命名,分為「長樂」、「永寧」、「安定」、「安遠」。中國人登城樓,是從東門的長樂門開始,這象徵着旭日東升,紫氣東來,登上城樓便會平步青雲,一生遂願。城牆分內外牆,外牆頂設牆垛口,內牆頂設女兒牆。每個城門內各有四方形的大院,四周深嚴壁壘,打開城門,外敵進入,城牆上萬箭齊發,敵人就會成為瓮中之鱉。站在城牆,回望長安,我仿佛看見了這座城市曾經的滄桑和盛世的繁華,仿佛看見了我的先人們正沿着那落暮的夕陽,一步一步的向我走來。

也許是我愛好書法的緣由。西安期間,我先後三次到過碑林。佇立碑前,深感中國文字之獨特,深感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真不愧是國魂瑰寶。有人說,要見證中國的書法,品味書法的中國,碑林是一個必看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博覽中國文字起源,可以看見中國文化的精髓。那四書五經,柳韻顏風,米章魏法,歐式諸體,《蘭亭序》,《玄秘塔碑》等等,就是我大中華的文化血脈,一覽無遺。即使你是個外行,如果你看了碑帖,你會從中領略中華的歷史;如果你是位內行,你在欣賞着碑帖的時候,定能從中吸取天地之神韻。

到西安,不能不到大雁塔。此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的大慈恩寺內,也就是今陝西省西安市南,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

行走在大雁塔新修建的廣場,放眼四望,視野開闊。周邊是綠樹成蔭,空氣清新,音樂噴泉,此起彼伏,腳踩中華大字,在悠悠的禪意之中,一切緊張的壓力都消失殆盡。最使我感到神奇的是藏在寺內的《心經》,那用毛筆書寫的小楷,很是令人驚嘆。再了解《心經》的來龍去脈,更是讓人不可思議。

心經,是唐僧西天取經的核心經書,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作用。據傳,玄奘大師在取經途中,路過一個廟,看到一個長了一身癩的人生病了,正在呻吟,他就把自己取經的事暫時擱下,照顧這病人。事後,病人為了感謝他,就送他一本梵文的《心經》。玄奘大師就一路走,一路念這個經。當他走到一個河邊時,正碰到「外道婆羅門」舉行祭祀,就是拿一個活人扔到河裡,而且已經指定了一個人。這個人有家眷,正與家人生離死別,極度悲傷。正在這個時候,他們突然看見一個外國人(玄奘大師)來了,就決定把這個外國人送到河裡祭祀。此時的玄奘大師感到無理可喻,就說:「我們出家人要修行念經,在我死之前請讓我念念經好不好?」那些人就依了他。大師拿起《心經》,念到第三遍時,天地頓時變色,飛沙走石,這些人害怕了,忙說,這樣的人我們不能得罪,趕快把他放了,並且給他磕頭。

經過此劫,玄奘大師非常感謝那位傳經的和尚。他在取經回來時,專程循原路去找,那個和尚沒有了,當初那個廟也找不到了。於是他更感覺當初所遇不是世間的凡人。玄奘大師得到神僧傳授本經,一路消災免難,《心經》威力無窮。有人說,如果把《心經》後面的咒語作為持誦的功課,每天持誦至少四十九遍,多則不限,一定會有感應,一定會對我們的修行、身體、事業、家庭都有幫助。所以,自古至今有許多修行的人,專門以《心經》這個法門作為專修的課程,會寫字的,用書法寫《心經》來修;不會寫字的,每天念誦《心經》。修的時間長了,就自自然然能達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目的。

從大雁塔返回,已是落日十分,慢步鐘樓鼓樓,傾聽那詩意的唐風。這裡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站在鐘樓和鼓樓之間的廣場上,來往汽車穿梭不停,世界各地遊客絡繹不絕。夕陽西下,我手持手機,用全景方式一掃而過,一幅唐城建築盡在眼前。在夕陽的濡染下,仿唐建築錯落有致,彷佛自己就置身於大唐王朝的心臟。我想,這不僅僅是中國的長安,它已經是世界的長安了。

臨別西安的那個下午,分別來自江蘇、山東、湖南的三位同行者,加上我這個湖北佬一起前往陝西省博物館參觀。當時所租乘的是一輛「滴滴快車」,駕駛員正是位老西安,很健談。得知我們來自不同省份,他打趣地說:「在古代你們分屬越、齊、楚三國,都是我們統一的對象,哈哈」。我們隨知應和一笑,也從中感受到他的爽朗與自信。不一會兒,他就遞上自己的名片,上書「西安某某書畫院」,職位是院長。我頓時想,一個書畫院長還開「滴滴快車」?真是不可思議。正當我吃驚的時候,他好象看出我的心思,就說:西安是「詩書簪纓之鄉」「禮樂弦歌之地」,這就是我們古長安的真實寫照。這裡自古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薈集之地;曾是笙歌徹夜,簫鼓聲動的繁花之所;翰墨書香,滿城皆是才子佳人。這裡,產生了濡染整個關中平原的地方特色文化---秦腔。國樂在這裡更是流香馥郁。絲竹民樂,閭間藝術,無不令舉世驚艷。

當然,如今的西安好象有些失落,一切都已是風流雲散,偶爾可以在街市的一角聽見幾聲高亢粗獷的秦腔,卻也很快被喧鬧的汽笛聲所湮滅。至於國樂,你也只能於音樂學院的樂廳里,詩詞曲賦的古韻中去尋找了。但他接着又說,有很多的西安人並不自甘讓其落寞,象我一樣,儘管開着「滴滴快車」,還辦着個小小的書畫院,接收中小學生或有類似愛好的成年人,象徵性地收些費用,主要目的就是想傳承着這份文化血脈,不讓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在我們這代人手上被遺棄。通過他一番自信的表述,我真切地感受到,西北風仍然吹拂着這塊厚土,那一段融入史詩的印記不會輕易剪斷,大唐情韻浸染過的土地不會消失。長眠地下的靈魂,雖然常被游龍驚夢,可能會切割大地激情,但肯定切不斷歷史的脈動。我從這座城市看到,歷史的文化血脈依然流暢,那時尚與古典正在融合,那交輝的詩韻,正從長安輻射,覆蓋全球。

在西安的一周時間,我每天傍晚就會走在街頭小巷。只有在華燈初上的時候,所有的仿唐建築才是霓虹閃爍,透過那玲瓏剔透的燈光,更能感受遠古長安的古風古韻,古色古香,古意情懷。在此,我想借用作者漁娘的一首詩,結束長安之行:

鐵馬嘶鳴

掩不住胡笳的婉轉

刀光劍影與流矢

遮蔽不了你的綾羅綺裳

木屐敲過青石板

步步蓮花在廖廓里迴響

素手徐酌的佳釀

讓馳騁的戰騎酣暢

一雙翦水秋瞳

呼喚我回到長安

俯仰之間就是三生

我的美人

我是你兩千年後的王

你那一縷香魂

是否還留連在那舊城牆

長安回望

[1]

作者簡介

江繼祥,筆名大江東去、江影沉香、江晚莫愁;網絡詩人,發表詩歌七百多首,擅長寫舊體詩;業餘作家,發表散文、短篇小說等四十餘篇,有一部長篇小說發表;高級工程師,在國家和省級期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