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窯青釉魚耳爐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哥窯青釉魚耳爐,宋,高9厘米,口徑11.8厘米,足徑9.6厘米。
此爐造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簋,「S」形輪廓線上斂下豐,勾勒出端莊飽滿的體態。腹兩側對稱置魚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樸典雅。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開片紋,使素淨的釉面富於韻律美。外底有6個圓形支釘痕。
此件魚耳爐屬於清宮舊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對其頗為賞識,摩挲把玩時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楷書鐫刻於爐之外底。詩云: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
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
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氳。
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
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題」。
魚耳爐因可用來焚香且爐身兩側置魚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時雖有仿品傳世,但均貌似神離,無法企及原作之風韻。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