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哈姆雷特·第三幕 第三景

哈姆雷特·第三幕 第三景出自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故事取材于12世纪的《丹麦史》,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6——17世纪之间英国 的社会生活,从宫廷到家庭、从军士守卫到人民造反、从深闺到墓地、从剧场到比武场,广阔的社会背景,构成主人公的典型环境。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1]

目录

第三景:宫中

[国王、罗生克兰、与盖登思邓入。]

王:朕不喜欢他之模样;坐视他之疯态也不安全;

所以,你们要有准备;朕将命令他立即随你们一起赴往英格兰。

朕不能让他所带来之威胁继续坐大。

盖:在下自会准备。

无数庶民既食宿于陛下,

维护吾邦万民生计乃吾等之神圣职责也!

罗:任何有生之物都会按本能的去全力自保,

关键万民福利之国君更应如此。

君王之殁,通常不只是个人之灭亡,

它却好似个庞大的旋涡,能殃及百性,能把他们并同卷入。

这就好像高山顶上之一巨轮,轮辐上悬挂著无数的小物件;

当此巨轮轰然的滚下山时,那些小物件也将同归于尽。

因此,国君从来不独自叹息;

当他如此时,全国也将一并的与其呻吟。

王:你们就准备立刻启程罢。

我们应早点把那正逍遥于外之威胁禁锢起来。

罗:我们会尽快行动。

[罗与盖出]

[波隆尼尔入]

波:主公,他现在正在往他母后寝室那儿去,

我可躲在帐幕后偷听他们之交谈,

我想她一定会把此事追究到底的。

就如您之明智说法,让第三者来听此会谈是没错的,

因为母亲总会偏护儿子。

再会,主公,我会在您就寝之前回来报告我所发现。

王:谢谢你,贤卿。

[波隆尼尔出]

啊,我的罪行之恶臭,已贯冲云霄。

它负带著元古最初之诅咒(注1):一桩杀害兄弟之暴行。

我无法祈祷,虽然我真心的想如此去做;

我的强烈罪恶感已击溃了此心愿,

就如一人面临两方抉择而犹豫,不知应先去做那个较好,

而忽略了双方。

倘若我这可憎的双手已沾满了厚厚的一层弟兄之鲜血,那么,

难道那甜美的天堂里就无足够的甘霖能够把它洗得雪白?

难道老天的慈悲不是用来宽恕人之罪恶?

也难道人们祈祷并不是为了它的双重力量:

防止世人陷于罪恶,并赦免已犯之罪人?

我可向天堂仰望,

我的罪行既犯,那我应如何的去祈祷才能获得赦免?

‘请求赦免我狠毒之杀人罪’吗?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我现在仍拥有著我杀人之所得:

我的皇冠、我的地位、与我的皇后。

假如一罪人仍拥有著他犯罪所得之赃物,那他还能被赦免吗?

在这腐败的世界里,一个富有的犯人往往能用不名之财来贿赂官方,

获得宽赦。在天堂里可是不能这样的,因为那里无贪污这回事;

在那里,仅有真相才是事实。到那时,我们将被迫为我们的一切过失作证,

那怎么办?我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试试忏悔的力量罢--有何事不能用忏悔来化解呢?

但是对一个无法忏悔之人来说,它又有何用?

唉,这真是个糟糕的情况!啊,我的心黑如死!

我的灵魂已被绑缚,它愈挣扎,被绑缚的愈紧。

救我呀,天使们,请尽您们的力量!

屈跪罢,我这顽固的双膝;

让我这铁石心肠柔软得如新生婴儿之肌肤。

我还是有希望获得善果的。

[国王开始跪祷]

[哈姆雷特入]

哈:现在容易动手了,当他在祈祷时;我现在就下手杀了他...

[拔出佩剑]

...然后他就直接上天堂;这就算是复了仇?这还需三思:

一个恶徒杀了我的父亲,

而我--父亲的独子--却保送此恶徒登上天堂(注2);

什么,这等于是成全了他;这不算是复仇。

他在我父亲未经悔过、罪恶贯盈时把他杀害;

上帝对他的这笔账此时是如何的看法,除了神之外,有谁晓得?

依凡人之推理,这应算是个重罪;但是,

假如我正当他在忏悔时把他杀死,

那他为此旅程已作了充份的准备工作;

我能算是复了仇吗?不!

回鞘去罢,宝剑呀,让我寻个更好的机会:

当他烂醉如泥、大发雷挺、淫榻寻欢、赌博渎神、

或做其他毫无拯救可言之事时,那时我再颠他于我的足下,

教他双脚朝天,一条地狱般黑恶之灵魂直归阴曹府。

我的母亲正在等候我,

这就算是你的救命符罢;

让你暂延你的狗命!

[出]

王:[站起]我的祷言已在飞升,

但我的心志仍留滞于地。

无心之祷,永远无法升天。

[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者注:

(1).圣经里亚当与夏娃之长子该隐(Cain)杀害其弟亚伯(Abel)

后被放逐流浪,此为元古之第一诅咒。

(2).人在死前若忏悔,灵魂可直上天堂。[2]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571年—1579年,进入斯特拉福文法学校读书。1587年,开始演员生涯,并开始尝试写剧本。1591年,创作的戏剧《亨利六世中篇》《亨利六世下篇》首演。1592年,创作的戏剧《查理三世》首演。1595年,创作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首演。1596年,创作的戏剧《威尼斯商人》首演。 1601年,创作的戏剧《哈姆雷特》首演,引起文坛关注。1603年,创作的戏剧《奥赛罗》首演。1605年,创作的戏剧《李尔王》首演。1606年,创作的戏剧《麦克白》首演。1614年,离开伦敦,返回故乡。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去世。[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