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周鏡(1925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原籍江蘇省宜興市,岩土工程專家[1]。194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9年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獲碩士學位[2]。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3]


周鏡(1925.12.21- )岩土工程專家。原籍江蘇省宜興市,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194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49年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獲碩士學位。中國鐵道科學

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從事鐵路路基建設和科研工作,為路基土工的理論和技術的提高和發展,作出了較系統和突出的貢獻:提出了按黃土結構力學性質確定邊坡的成果;

提出了第二破裂面計算衡重式擋土牆土壓力的原理和判別牆後滑動面出現範圍的公式;最早採用樁排架支擋、短密砂井和生石灰樁處理軟土路基取得成功,為貴昆鐵路、

塘沽新港鐵路大面積軟土路基的修築作出了貢獻;提出了靜力觸探確定樁承載力的綜合修正係數法,並較系統地組織解決了靜力觸探應用中的技術問題,獲國家科技進步

獎二等獎;是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昆鐵路新技術」項目的主要參加者之一。結合工程,指導研究生研究軟土連續加荷固結試驗技術,土工織物加固軟土的破壞機理,

實用的軟土沉降計算方法等。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快速導航;詞條圖冊關係表

中文名 ;周鏡

民族 ;漢

國籍 ;中國

職業 ;岩土工程專家

目錄

1個人履歷

2主要成就

3人物生平

4人物業績

5人物貢獻

我國第一個土工試驗室

我國第一本《土工試驗》規程

岩土工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

濫水段的軟土路基的處理

軟土地基的破壞試驗

飛機場站坪的軟基加固工程

6主要論著

7社會評價

8詞條圖冊

目錄

1個人履歷

 周镜 周镜(1925.12.21--)原籍 江苏省 宜兴市,出生于 江西省 南昌市。1947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49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获硕士学位。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

員。1994年當選為 中國工程院院士

2主要成就

長期從事鐵路路基建設和科研工作,為路基土工的理論和技術的提高和發展,作出了較系統和突出的貢獻:提出了按黃土結構力學性質確定邊坡的成果;提出了第二破裂

面計算衡重式擋土牆土壓力的原理和判別牆後滑動面出現範圍的公式;最早採用樁排架支擋、短密砂井和生石灰樁處理軟土路基取得成功,為貴昆鐵路、塘沽新港鐵路大

面積軟土路基的修築作出了貢獻;提出了靜力觸探確定樁承載力的綜合修正係數法,並較系統地組織解決了靜力觸探應用中的技術問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是國

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成昆鐵路新技術」項目的主要參加者之一。結合工程,指導研究生研究軟土連續加荷固結試驗技術,土工織物加固軟土的破壞機理,實用的軟土沉降

計算方法等。

3人物生平

周鏡,1925年12月21日生於江西省 南昌市,籍貫江蘇 宜興。194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1949年春在美國 俄亥俄州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在該州公路局材料

研究所工作。

周鏡的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中國被列強欺凌、統治階層腐敗無能,日寇侵略的動亂時代。他和當時全國大多數青少年一樣,有着樸素的 愛國思想和對統治政權不滿的情

緒。在美國三年,看到美國的種族歧視和對有色人種的偏見,更進一步認識到,如果祖國不富強,中國人就永遠站不起來,在國外就不會被人尊重。1949年,中華人民共

和國剛成立,當時大洋兩岸音信不通,交通阻斷。到1950 年秋,香港短期開放,允許中國留學生過境回國,他抓住這個機會,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

懷着滿腔的熱情回國參加經濟建設。

周鏡回國後,在鐵道研究所(今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從事鐵路路基土工方面的科研和工程技術工作,碩果纍纍。50年來,為我國鐵路建設和土力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回國初,他和盧肇鈞等人一起在艱苦的條件下創建了我國鐵路系統第一個土工試驗室,並組織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土工試驗》規程。

改革開放後,周鏡除了參加鐵路系統的科技工作外,還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中的岩土工程諮詢開發工作。他是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的專家之一,參與了多數大型飛機

場地基的立項評審。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周鏡還熱心於社會與學術團體的工作。自1991年至1995年期間,他被推選為第三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理事長。為推動土力學的發展,為促進海

峽兩岸及國際學術交流,他默默地做了許多工作。

他還曾擔任中國《土木工程學報》主編,《岩土工程學報》編委會主任。他現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顧問,中國鐵道學會常務理事。

4人物業績

周鏡的工作得到了同行的讚許,在岩土工程界享有崇高的聲譽。1985年他被推選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1988年又被推選為國家科學技術發明獎評審

委員會工程組委員(1988~1995)。1991年被聘為國務院參事,1993年第一批被授予「詹天佑成就獎」,1994年被評選為第一屆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 年至2001年任中國

工程院主席團成員。

5人物貢獻

我國第一個土工試驗室

1950年周鏡夫婦從美國回來,安排在鐵道研究所(今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工作。當時,鐵道研究所在唐山。他們住在一間新建的泥頂平房裡,冬季寒冷,室內靠生火爐取

暖,北牆上一層冰霜,整個冬天都不消融。辦公室設在一間倉庫房裡,與回國前在美國工作的環境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他毫無怨言,報到伊始,他就和盧肇鈞等人

一起積極籌建土工試驗室。當時,經費緊缺,固結儀加載架是利用廢鋼軌加工而成的,玻璃器皿等輔助器具也只能一隻一個地選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建成了我

國鐵路系統的第一個土工試驗室,是當時國內最早的幾個土工試驗室之一。

我國第一本《土工試驗》規程

20世紀50年代,在前蘇聯專家的幫助下,鐵路開始進行工程水文地質工作,要求作勘探取樣和化驗。在此之前,很少人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此鐵道部組織培訓工程地質

技術人員,他積極參加這項工作,在培訓班上講授土的基本性質,並培訓土工試驗技術人員,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土工試驗》規程,並協助鐵路系統各設計院建立了

土工試驗室。

岩土工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

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步伐,也恢復了培養研究生的制度。鐵道部科學研究院岩土工程專業被批准為第一批博士點,周鏡是第一

批博士生導師之一。岩土工程是一門應用科學,要進行深入研究,必須具備較先進的試驗設備,當時國內的土工試驗設備還停留在50~60年代的水平。他積極籌劃引進設

備,將原有的試驗室改建成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土工試驗室,為培養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試驗條件,也吸引了大批研究生前來報考。20世紀80年代初,從國外引進的

當時較先進的土力學性質試驗設備的自動記錄部分,仍採用多筆式記錄儀,而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的土工試驗室,通過培養研究生,使土的力學性質試驗設備與數據採集系

統、計算機系統連接,試驗人員能根據試驗方案的要求,編寫控制程序,使整個試驗過程從試驗方式、各種測試數據的採集、整理分析到結果的輸出,在計算機控制下全

部自動完成。成為當時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土工試驗室。

長江下游兩岸廣泛分布着一種片狀粉細砂。周鏡在現場工作,發現它的礦物成分與通常的石英質砂不同,主要由重礦物的風化碎片組成。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

他和楊燦文、歐陽葆元兩位研究員,分別指導研究生對片狀粉細砂的工程性質,進行了較系統的試驗研究。由於有了先進的試驗手段,能開展複雜條件下片狀砂與石英砂

的工程性質對比試驗研究。研究結果證實,片狀砂的力學性質,特別是動力學性質與石英質砂有顯著的不同;過去根據對石英質砂的試驗研究所得到的規律和經驗,不能

盲目地搬用到片狀砂地層。 他還指導研究生對飽和軟土的基本性質、固結參數的連續加荷測定技術,土工合成材料加強軟土路基的破壞機理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

在公開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已培養碩士生7人,博士生2人。

20世紀50年代,修建天蘭和包蘭鐵路,通過黃土高原。依照前蘇聯專家的建議和前蘇聯規範,原生黃土邊坡用陡坡,黃土類土的邊坡用緩坡,施工中出現大量問題。以周

鏡為組長,結合唐山鐵道學院老師和鐵道部第一勘測設計院的工程師參加,在陝、甘、晉、豫四省,不畏路途艱險,徒步考察了黃土地區的鐵路、公路路塹邊坡和各類黃

土的自然邊坡,並在四省的各類黃土層中,取原狀土樣,進行了系統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提出了按黃土結構力學性質確定路塹邊坡陡度的原則,為以後進一步研究黃土

邊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西南山區的鐵路建造中,鐵道部第二勘測設計院提出了一種新的重力式擋土牆,即衡重式擋牆,但土壓力計算方法不夠完善。周鏡負責主持

該部控科研項目,他通過用鋁棍模擬填料平面問題,用攝影法觀測小模型牆後填料滑動過程,觀測到衡重式擋牆後填料中滑動網出現第二滑動面的特徵,並在較大的砂填

料模型中得到驗證。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第二滑動面計算衡重式擋牆上牆土壓力的方法,解決了我國山區鐵路建設的一個重大技術難題,該方法已被鐵路標準圖設計所

採用。

一般情況下,當地面作用有局部荷載時,牆後填料中最不利滑動面可能出現的範圍(荷載範圍內、外或通過荷載邊緣),必須經過繁瑣的試算過程。他提出了確定牆後滑

動面出現範圍的判別式,顯著地簡化了土壓力的計算過程。該研究成果具創新性,於1963年在《土木工程學報》發表後,被推薦在1964年《中國科學》對外英文版上刊

登,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關注。

濫水段的軟土路基的處理

20世紀60年代修建貴昆鐵路,其中濫壩至水城段30餘公里長路基通過喀斯特山間窪地,普遍沉積有飽和軟粘土。施工時,該段範圍內,許多工點發生路基坍滑事故。鐵道

部為此組成了軟土戰鬥組,負責該段線路的技術決策,周鏡是戰鬥組副組長之一。通過多種方法,使濫水段的軟土路基的處理取得成功,為貴昆鐵路按時鋪軌作出了貢

獻。為表彰他的突出成績,在1966年國慶節,他作為鐵路系統的兩名科技代表之一,被邀請上天安門城樓與中央領導一起觀禮。在所採用的軟土路基處理技術中,有不少

創新,如成功地用樁排架作斜坡軟土路堤坡腳下埋式支擋,在國內是首例,國外也未見報道。貴昆鐵路鋪軌一個月後,他立即主持編寫了濫水段軟土路基病害處理總結,

全面介紹了各個處理工點的技術資料,是一份寶貴的技術檔案。

軟土地基的破壞試驗

20世紀70年代初,周總理號召三年改變港口面貌。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周鏡被迫「靠邊站」,但他仍積極參加天津新港鐵路軟土路基的處理課題。新港港區地基為

新吹填的飽和淤泥質軟土,厚度超過20米,處理難度大。他提出短密砂樁和生石灰樁處理的方案,在現場的原型鐵路線上,用運梁平板車裝載鋼軌進行列車運行動載試驗

和軟土地基的破壞試驗,觀測加固效果。這類原型試驗在國內尚屬首次,取得了較滿意的結果。1976年唐山大地震,新港屬八度異常區。震後調查,經短密砂樁處理的鐵

路線路基本保持良好,而鄰近未處理的路堤出現坍滑,特別是有些地段採用大換填砂處理的線路,軌道發生劇烈的水平和垂直向的扭曲變形。鮮明的對比,證明了該處理

方法的優越性,在新港得到大面積推廣。生石灰樁後來也被工業與民用建築系統採用。

飛機場站坪的軟基加固工程

他指導了深圳飛機場軟土地基的試驗工程,以及飛機場站坪的軟基加固工程。在大面積軟土地基採用排水固結法處理時,由於水平砂墊層排水路徑過長,阻力大,使地基

沉降曲線過早出現趨於穩定的假象。他發現並及時抓住了這一現象,提出設計集水溝人工抽水的方法,消除了這一假象,保證了施工質量。

6主要論著

1 周鏡執筆.黃土路塹邊坡的調查研究.路基土工研究(第一集).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59.

2 周鏡,李惠康,鄭明成.衡重式擋牆的模型試驗及其土壓力計算.土木工程學報,1963,9(1)(Scientia Sinia,Vol.XⅢ,No.7,1964轉載)

3 周鏡執筆.靜力觸探確定打入混凝土樁承載力.岩土工程學報,1979(創刊號)

4 周鏡.單樁承載力的探討.石油建築設計,1981(3)

5 周鏡等.塘沽軟土路基試驗.鐵道建築研究所論文(第一集),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5.

6 周鏡.軟土地基路基沉降的計算.內部研究報告,北京: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鐵道建築研究所,1992.

7周鏡,楊燦文.片狀砂的動靜力學性質及其應用.海峽兩岸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地工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1994.

8周鏡.岩土工程中的幾個問題.岩土工程學報,1999,21(1)

7社會評價

周鏡現已年過古稀,但仍不斷閱讀本專業國內外資料,關心本專業的發展。1999年在岩土工程學報上,他寫的「岩土工程中的幾個問題」,闡述了他對我國岩土工程發展

的觀點。他現在擔任秦皇島-瀋陽客運專線路基綜合試驗項目專家組組長,指導高速鐵路中有關基床結構、填料改良和軟弱地基處理的科研測試工作,並積極參與京滬高速

鐵路前期工作中有關路基土工技術問題的探討。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為鐵路的科技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周鏡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他虛懷若谷,平易近人,熱心指導青年科技人員。他慈祥的微笑總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詞條圖冊 周鏡周鏡 參考資料: 1. 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 · 周鏡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2018-12-27[引用日期2018-12-27] 詞條標籤: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工程師數學物理部院士周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