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行·亭亭美人舟上立
《周氏行·亭亭美人舟上立》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學家張耒的作品。
張耒(zhang lei)(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1]。
“ |
亭亭美人舟上立,周氏女兒年二十。少時嫁得刺船郎,郎身如墨妾如霜。 嫁後妍媸誰複比,淚痕不及人前洗。天寒守舵雨中立,風順張帆夜深起。 百般辛苦心不惜,妾意私悲監中色。不如江上兩鷺鷥,飛去飛來一雙白。 長淮杳杳接天浮,八月搗衣南國秋。謾說鯉魚能托信,只應明月見人愁。 淮邊少年知妾名,船頭致酒邀妾傾。賊兒惡少謾調笑,妾意視爾鴻毛輕。 白衫烏帽誰家子,妾一見之心欲死。人間會合亦偶然,灘下求船忽相值。 郎情何似似春風,靄靄吹人心自融。河中逢潬還成阻,潮到蓬山信不通。 百里同船不同枕,妾夢郎時郎正寢。山頭月落郎起歸,沙邊潮滿妾船移。 郎似飛鴻不可留,妾如斜日水東流。鴻飛水去兩不顧,千古萬古情悠悠。 情悠悠兮何處問,倒瀉長淮洗難盡。只應化成淮上雲,往來供作淮邊恨。 |
” |
— [北宋]張耒 |
目錄
人物生平
張耒(1054~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後遷居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原縣級淮安市)。馬端臨《文獻通考》作"譙郡人",秦少游《書晉賢圖後》記載:"獨譙郡張文潛與余以為不然……",他在《思淮亭記》中稱"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壯,習於淮而樂之。"。祖父任職於福建,父親中進士後,遊宦四方,官至三司檢法官,因親老,乞請離京做吳江知縣。母親李文安。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為譙縣知縣,歷官尚書屯田員外郎,知光化軍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詩文名世,長於寫詩,深受當時的大詩人晏殊的賞識。
少小好文
張耒從小就受着正統的封建詩禮的薰陶,加之受業於"山陽學官",少年時即表現出對文辭的靈感,"十有三歲而好為文"(《投知己書》),十七歲作《函關賦》,傳誦人口。此後,他遊學於陳州,得到當時在陳為學宮的蘇轍的厚愛。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出任杭州通判前,來陳州與其弟話別,張耒得以謁見蘇軾,頗受青睞,自此便成為蘇氏兄弟的門下客,並在東坡引薦下,應舉姑蘇。熙寧六年(1073年),即張耒二十歲時,由神宗親策為進士,王安石負責提舉,授臨淮(今安徽泗縣)主簿,開始步入仕途。熙寧八年,蘇軾在密州修"超然台",張耒應約寫了《超然台賦》蘇軾稱他"超逸絕塵",有秀傑之氣,這是他們詩文交往的開始。與此前後,張耒與秦觀、晁補之也有詩文唱和,結為知交。
著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詩餘》。列為元佑黨人,數遭貶謫,晚居陳州[2]。
視頻
周氏行·亭亭美人舟上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張耒簡介,古詩文網
- ↑ 煙雨夜讀 | 請君試采中塘藕,莫道心空卻有絲,搜狐,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