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兰荪
周兰荪,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江西上饶人。1957年入山西队。次年被选入国家队。1973年起任国家队教练。是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四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周兰荪 | |
---|---|
] | |
出生 | 1939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乒乓球运动员 |
与我国诸多名将不同,周兰荪没进过业余体校,没受过正规训练。他完全凭着对乒乓球的挚爱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儿,自己苦练出来的。周七岁学打球,到初中毕业也没打出名堂。他告别了西子湖畔的家乡,应招来到黄土高原上的太原化工厂,随身携带的行李里夹裹着正胶海绵球拍。每逢星期天,他都自费乘长途汽车去市里打球。吃、住两项几乎耗光了他当时的全部31元工资。平时,则执拍练习基本动作,或者是琢磨如何克“敌”制胜。不久,他一跃而成为太原市冠军。翌年,他进了山西队,又过了两年,进国家青年队;后来参加了第二十六届世乒赛。然而,由于一些比赛成绩不理想,使人们对他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年纪大了,技术到顶了。”一时之间,圈内议论纷纷。面对这些,周兰荪用更加刻苦的训练来回应。他根据自己身高力大的特点,练出了力贯千钧的正手攻球和重炮式的反手推挡。靠这独树一帜的打法,先是在国内赛场冲上前列,后又连续取得国际比赛的好成绩。第二十八届世乒赛,26岁的周兰荪以“实力派”的代表取代左手骁将王家声跻身“五虎将”之列,搭上了团体赛的末班车。28届开赛以来,周兰荪却也不负厚望,团体赛八战八胜。单打也是一路所向披靡,直到站在了名将木村的对面。周兰荪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为自己的运动生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其后,周在国家队担任女队教练,先后带出张德英,曹燕华和齐宝香以及台湾名将蒋澎龙,曹燕华在38届世锦赛夺得女单和混双两枚金牌后含着热泪将其中一枚挂在周兰荪的脖子上,足见师徒情深。[1]
目录
主要经历
1956年到太原化工厂当培训工人,同年获太原市乒乓球赛冠军
1957年进入山西省乒乓球队集训
1959年进入国家青年队
1964年获全国锦标赛亚军
1965.04 获第二十八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冠军,
1966年在一次国际邀请赛中获男子单打冠军
1973,执教中国乒乓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