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陸騰傳
周書·陸騰傳出自於《周書》,此史為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1]
目錄
原文
陸騰字顯聖,代人也。騰少慷慨有大節,解巾員外散騎侍郎、司徒府中兵參軍。東魏興和初,征拜征西將軍,領陽城郡守。大統九年,大軍東討,以騰所據衝要,遂先攻之。時兵威甚盛,長史麻休勸騰降,不許,拒守經月余,城陷被執。太祖釋而禮之,問其東間消息,騰盛陳東州人物,又敘述時事,辭理抑揚。太祖笑曰:「卿真不背本也。」即拜帳內大都督。未幾,除太子庶子,遷武衛將軍。既為太祖所知,願立功效,不求內職,太祖嘉之。十三年,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魏恭帝三年,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轉江州刺史,爵上庸縣公,邑二千戶。陵州木籠獠恃險粗獷每行抄劫詔騰討之獠既因山為城攻之未可拔騰遂於城下多設聲樂及諸雜伎示無戰心諸賊果棄其兵仗,或攜妻子臨城觀樂。騰知其無備,密令眾軍俱上,諸賊惶懼,不知所為。遂縱兵討擊,盡破之,斬首一萬級,俘獲五千人。
保定元年,遷隆州總管,領刺史。二年,資州盤石民反,殺郡守,據險自守,州軍不能制。騰率軍討擊,盡破斬之。而蠻、獠兵及所在蜂起,山路險阻,難得掩襲。騰遂量山川形勢,隨便開道。蠻獠畏威,承風請服。所開之路,多得古銘,並是諸葛亮、桓溫舊道。是年,鐵山獠抄斷內江路,使驛不通。騰乃進軍討之。欲至鐵山,乃偽還師。賊不以為虞,遂不守備。騰出其不意擊之,應時奔潰。一日下其三城,斬其魁帥,俘獲三千人,招納降附者三萬戶。帝以騰母在齊,未令東討。適有其親屬自東還朝者,晉公護奏令偽告騰云:「齊為無道,已誅公家,母兄並從塗炭。」蓋欲發其怒也。騰乃發哀泣血,志在復仇。四年,齊公憲與晉公護東征,請騰為副。趙公招時在蜀,復留之。晉公護與招書曰 :「今朝廷令齊公掃蕩河、洛,欲與此人同行。汝彼無事,且宜借吾也。」於是命騰馳傳入朝,副憲東討。五年,拜司憲中大夫。建德二年,征拜大司空,尋出為涇州總管。宣政元年冬,薨於京師。贈本官加並、汾等五州刺史,重贈大後丞。諡曰定。
譯文
陸騰字顯聖,代州人。 陸騰年少時慷慨有大節,最初擔任員外散騎侍郎、司徒府中兵參軍。 東魏興和初年, 徵召任命他為征西將軍,兼任陽城郡守。大統九年,大軍東征,由於陸騰所守為軍事要道,於是就先進攻他那裡。 當時軍威十分強盛,長史麻休勸陸騰投降,陸騰不答應,堅守一個多月,城陷被捉。太祖放了他並且禮待他,詢問他東魏的情況,陸騰盛讚東州的人物,又敘述時事,言辭語意抑揚頓挫。 太祖笑道「您真是不忘本啊。「 當即任命他為帳內大都督。不久,封他為太子庶子,升任式武衛將軍。既然受太祖的知遇之恩,陸騰表示願意立功效命,不求在朝廷內任職,太祖對此表示嘉許。十三年,陸騰官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魏恭帝三年,陸騰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轉任江州刺史,封上庸縣公,食邑二千戶。
陵州的木籠獠仗恃險要地勢,粗野剽悍,常常劫掠,詔命陸騰討伐。 獠人依山建城,攻打它未能拔除。 陸騰就在城下擺下許多聲樂及各種雜技, 顯示沒有作戰之;心。 賊眾果然丟下兵器,有的還帶着妻兒憑臨城牆觀看取樂。陸騰知道對方沒有準備,秘密命令各軍一齊進攻,賊眾驚慌失措,不知道怎麼辦。於是陸騰放手讓將士攻擊,將賊眾全部擊敗,斬首一萬級,俘虜五千人。保定元年,陸騰升任隆州總管,兼任刺史。保定二年,資州盤石的百姓造反,殺掉郡守,據險自行固守,州中官兵不能制伏他們。陸騰率軍討伐,一舉殲滅了他們。 蠻、獠兵及所在地區的賊兵又成群起來反叛,山路艱險,很難偷襲。陸騰就估測山川地勢,隨其所宜,開拓道路。 蠻、獠害怕他的威勢,接受勸化歸降。在他所開闢的道路上,見到不少古代碑刻,全是諸葛亮、桓溫時所走的古道。
同年,鐵山獠人截斷內江通道,使者、驛傳不能通行。 陸騰於是進兵討伐。 本打算抵達鐵山,卻偽裝撤軍。 賊人沒有感到憂慮,於是不再防守戒備。 陸騰出其不意進攻他們,賊眾立即奔逃潰散。 一天之內攻下三城,斬殺敵人的首領,俘虜三千人,招撫接納投降歸附的人三萬戶。 由於陸騰的母親在齊國,皇帝沒有下令讓他東征。 恰巧有陸騰的親屬從東部回朝,晉公宇文護上奏命令此人欺騙陸騰說 「 齊人暴虐,已經殺害你的家人,你的母親和兄長都被殺害了。「 這是想激發陸騰的怒氣。 陸騰極其悲痛,哭泣不止,立志復仇。四年,齊公宇文憲與晉公宇文護東征,請陸騰擔任副職。
趙公宇文招當時在蜀,又留住陸騰。 晉公宇文護寫信給宇文招說 「 如今朝廷命令齊公掃蕩黃河、洛水一帶,齊公想與此人同行。你那裡沒有事,姑且借我一用。「 於是趙公命令陸騰來驛站車馬疾行入朝,輔佐宇文憲東征。五年,授任陸騰司憲中大夫。建德二年,陸騰徵召入朝被封為大司空,不久,又出任涇州總管。宣政元年冬天,在京師去世。追贈原任官職,另加並、汾等五州刺史,重贈大後丞。諡號為定。[2]
作者簡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關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逐漸升遷至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唐初,經隋末戰亂之後,經籍圖書散亡,他奏請購求天下圖書,設專人補錄,被唐高祖李淵採納,終於使「群書略備」。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認為「如文史不存,何以鑑古今?」此議又得高祖讚許。
令狐德棻在獨立主編《周書》以外,也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大唐儀禮》、《氏族志》、《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10餘種史書。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達40餘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後,諡號曰「憲」。令狐德棻一生從事史學著作,凡國家有所修撰,無不參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