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泉企傳
周書·泉企傳出自於《周書》,此史為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1]
目錄
原文
泉企字思道,上洛豐陽人也。世雄商洛。企九歲喪父,哀毀類於成人。服闋襲爵。年十二,鄉人皇平、陳合等三百餘人詣州請企為縣令。州為申上,時吏部尚書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請別選遣,終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詔曰:「企向成立,且為本鄉所樂,何為舍此世襲,更求一限。」遂依所請。企雖童幼,而好學恬靜,百姓安之。尋以母憂.去職。縣中父老復表請殷勤,詔許之。起複本任,加討寇將軍。
永安中,梁將王玄真入寇荊州。加企持節、都督,率眾援之。遇玄真於順陽,與戰,
大破之。除撫軍將軍、使持節,假鎮南將軍、東雍州刺史,進爵為侯。部民楊羊皮,太保椿之從弟,恃托椿勢,侵害百姓。守宰多被其凌侮,皆畏而不敢言。企收而治之,將加極法,於是楊氏慚懼,宗族詣閣請恩。自此豪右屏跡,無敢犯者。性又清約,纖毫不擾於民。在州五年,每於鄉里運米以自給。梁魏興郡與洛州接壤,表請與屬。詔企為行台尚書以撫納之。大行台賀拔岳以企昔蒞東雍,為吏民所懷,乃表企復為刺史,詔許之。
蜀民張國雋聚黨剽劫,州郡不能制,企命收而戮之,闔境清肅。魏孝武初,加車(大)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三年,高敖曹率眾圍逼州城,杜窋為其鄉導。企拒守旬余,矢盡援絕,城乃陷焉。企謂敖曹曰:「泉企力屈,志不服也。」及竇泰被擒,敖曹退走,遂執企而東,以窋為刺史。企臨發,密誡子元禮、仲遵曰:「吾生平志願,不過令長耳。幸逢聖運,位亞台司。今爵祿既隆,年齒又暮,前途夷險,抑亦可知。汝等志業方強,堪立功效。且忠孝之道,不可兩全,宜各為身計,勿相隨寇手。但得汝等致力本朝,吾無餘恨。不得以我在東,遂虧臣節也。爾其勉之!」乃揮涕而訣,余無所言,聞者莫不憤嘆。尋卒於鄴。
譯文
泉企字思道,是上洛豐陽人。世代稱雄於商洛地區。曾祖父泉景言,在魏朝為建節將軍,代理宜陽郡守,世代襲任本縣縣令,封爵位丹水侯。父親泉安志,復為建節將軍、宜陽郡守,領本縣令,爵位降為伯爵。
泉企九歲父親去世,悲哀毀形如同成人。服喪期滿繼嗣爵位。十二歲時,家鄉人皇平、陳合等三百多人到州中請求任命泉企為縣令。州府申報到朝廷,當時的吏部尚書郭祚認為泉企年紀小,沒有治理民眾的能力,要求另外選派,只任一任,然後由泉企接替任縣令。魏宣武帝下詔說:「泉企向來如同成人,而且為鄉人擁戴,為何要捨去世襲的人,另外任一任縣令。「於是同意所請以泉企為縣令。泉企雖然年紀幼小,卻喜好學習且性情平和寧靜,百姓生活安定。不久由於母親的喪事去職。縣中父老又呈上表章申請泉企連任,詔令允許。喪期未滿便恢復原職,加討寇將軍。
永安年間,梁將王玄真前來侵略荊州。加泉企持節、都督,率眾前往支援。於順陽遭遇玄真,與之交戰,大破之。授撫軍將軍、使持節,代理鎮南將軍、束雍州刺史,爵位進為侯爵。部民楊羊皮,太保楊椿的堂弟,依仗楊椿權勢,侵害百姓。守宰多受其欺凌侮辱,都不敢申訴。泉企將楊羊皮拘捕歸案,準備處以重刑,於是楊氏害怕,宗族到朝廷官署請恩謝罪。此後豪強大戶屏跡,不敢犯法。其性情清約,從不擾民。在州五年,所食糧食多從家鄉運來。梁朝魏興郡與洛州交界,上表請轄屬。詔令泉企為行台尚書對其安撫招納。大行台賀拔岳以泉企往昔任職束雍,吏民歡迎他,於是上表復任泉企為刺史,詔令准許。蜀民張國雋聚眾劫掠,州郡不能控制,星企下令捕獲處死,全境清平寧靜。魏孝武初年,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
三年,宣壹遭率領眾軍包圍攻打州城,絲直為他做嚮導。星企堅守十餘日,因為箭矢和糧食用完沒有援兵,城池被攻陷。星金對麥墮說:「我星企是因為力量武器耗盡不能防守而城破,心志不會服氣。「當竇泰被擒時,敖曹退軍離開,於是執住泉企束去,以杜茁任刺史。泉企臨走的時候,秘密告誡兒子元禮、仲遵說:「我平生的志願,不過是做個縣令長。有幸遇到聖世國運,官位到了台司。現在爵位官位都很高,年紀又老了,前途的平安危險,基本上可以知道。你們前程遠大,可以建功立業。且忠孝不可能兩全,要考慮自身,不要共同陷於賊寇之手。只要你們致力於本朝,我也就沒有遺恨了。我不得已往東去,有損於臣節。你們要勉勵自己!「於是流着眼淚告別,其他的沒有說什麼。聞知的人都憤憤嘆息。不久在鄴去世。[2]
作者簡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關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逐漸升遷至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唐初,經隋末戰亂之後,經籍圖書散亡,他奏請購求天下圖書,設專人補錄,被唐高祖李淵採納,終於使「群書略備」。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認為「如文史不存,何以鑑古今?」此議又得高祖讚許。
令狐德棻在獨立主編《周書》以外,也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大唐儀禮》、《氏族志》、《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10餘種史書。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達40餘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後,諡號曰「憲」。令狐德棻一生從事史學著作,凡國家有所修撰,無不參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