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名词解释
地球同步卫星是人为发射的一种卫星,它相对于地球静止于赤道上空。从地面上看,卫星保持不动,故也称静止卫星,从地球之外看,卫星与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故称地球同步卫星。运转周期约为24小时,地球同步卫星距赤道的高度约为36000千米,线速度约为每秒3.08公里。太阳同步卫星其轨道平面旋转的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转速也相同(即360°/年或0.9856°/天),其倾角必须大于90°,形成一条逆行轨道,高度在几百千米到6000千米之间,对于倾角稍大于90°的轨道,已接近“极地轨道”,可以俯瞰包括两级在内的整个地球。
卫星发射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需要较高的技术,一般先用多级火箭,将卫星送入近地圆形轨道,此轨道称为停泊轨道;当卫星飞临赤道上空时,控制火箭再次点火,短时间加速,卫星就会按椭圆轨道(也称转移轨道)运动;卫星飞临远地点时,再次点火加速,卫星就最后进入相对地球静止的轨道(也称同步轨道)。
发射太阳同步卫星首先需要确定轨道六要素,卫星的运行轨道由轨道倾角、近地点幅角、升交点赤经、偏心率、轨道半长轴以及卫星经过近地点的时刻决定。
用途
通信卫星
利用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来转发无线电信号组成的通信系统就称为卫星通信系统,作为通信用的这个卫星就叫做同步通信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上的天线所辐射的电波,对地球的覆盖区域基本是稳定的,在这个覆盖区域内,任何地球站之间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通信。一般来说,配置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即可基本解决全球通信问题。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空各有一颗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地球同步卫星在运行,提供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使用,他的优点是使用者只要对准人造卫星就可进行通信而不必追踪卫星的轨迹 。
气象卫星
气象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农业、渔业、畜牧业等生产,航空、航海、通信业务都需要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在气象卫星上天之前,人们在地面设立气象站,用气球、火箭和无线电探空仪观测天气。气象站绝大多数分布在有人居住地区,海洋、高山、沙漠、两级等地区,气象站很稀少,气象观测资料不足,无法准确地预报天气。气象卫星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气象卫星上装有电视摄像机和红外辐射计,可以拍摄云,测量温度、湿度、风速等各种气象参数。既能观测大面积以至全球范围的气象资料,又能测量离地面不同高度上的气象数据 。
气象卫星通常采用两种轨道。一种是高度为700~1500千米的极地轨道。它可以观测全球的气象状况,每隔12小时巡视地球一遍,对同一地区,每天最多观察两次;另一种是静止轨道,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始终停留在赤道某一点上空,能连续24小时监测卫星下方大片地区内的天气变化,卫星上的电视摄影每隔20分钟左右就拍摄一次云的照片。
资源卫星
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是众多遥感探测器中最主要的一种,它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地球资源卫星始于1972年美国发射的首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第一代资源卫星为Landsat-1、2、3卫星,该三颗卫星的轨道是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高度约为915km,运行周期为103min,每天绕地球14圈,每18天覆盖全球一次。第二代资源卫星Landsat-4、5每16天覆盖全球一次,对比第一代卫星,增加了专题成像仪。第三代资源卫星Landsat-6、7,其中Landsat-6发射失败,Landsat-7对比第二代卫星,增加了增强型专题制图仪。第四代资源卫星Landsat-8,主要携带两个主要载荷:运营型陆地成像仪和热红外传感器。
参考文献
- ↑ 楔形文字发现后,明明300年没人能看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头字?圣书字?腓尼基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还是西奈体?,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