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台灣紅茶原圖連結 <dr> [1]

台灣紅茶 台灣紅茶大多來製茶種台茶12號也就是金萱茶也所製造, 是屬全發酵茶類.茶湯如紅寶石般的透亮,口感潤滑 香氣有果香,花香,蜜香.可回沖多次。 區域分布於南投嘉義花蓮均多。 台茶8號紅茶湯

台茶8號

台茶8號也產於南投魚池,屬於阿薩姆的改良種,似阿薩姆濃郁甘醇,澀味較重,適合與牛奶一起調飲或做茶飲料的基底。

紅玉紅茶=

(台茶18號)

紅玉紅茶,產於南投魚池,因在日月潭附近,又被叫做日月潭紅茶。紅玉紅茶是由台灣野生茶與緬甸大葉種配種而成

紅韻紅茶

(台茶21號)

紅韻紅茶產於南投魚池,是印度大葉種與祁門小葉種雜交的後代。喝時有花果香,柑橘花的香味,湯色金紅明亮,滋味甘甜爽口,適合清泡熱飲。

蜜香紅茶

該茶是由台灣的青心甘仔或者青心烏龍茶,經由茶小綠葉蟬叮咬後的茶青,製作而成,經過茶小綠葉蟬叮咬後做出的茶天然有一種蜜香味,茶湯喝起來蜜甜回甘。特別有一點,茶小綠葉蟬比較脆弱,如果生長環境中有噴灑農藥,則無法存活。因此有這種蟬的茶山茶樹自然生長,做出的茶喝的也比較放心。

[1]

目錄

台灣紅茶歷史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郁永河所著《番境補遺》中記載。在水沙連(今埔里、魚池一帶)山區有丈高的野生茶,漢人用其焙制茶葉。 台灣開始有規模製造紅茶是在日本強占台灣之後,最初主要是為了供給日本國內需要。1903年,日本人在今桃園埔心設立制茶試驗場,開始試製紅茶。1906年正式投產,1908年便出口到土耳其、俄國。1910年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成立。1928年,三井合名會社成立,設置了新式的機械制茶廠,全力發展紅茶,台灣紅茶才逐漸發展起來。 台灣早期以栽種小葉種紅茶為主,1917年日本人從印度引進了不同品種的大葉種阿薩姆茶種,在南投縣的蓮華池育種,分別在埔里、水裡、魚池等地區試種,結果發現日月潭的栽培環境與印度阿薩姆茶區相仿,茶樹試種的效果良好,茶湯色紅艷。味道醇厚,茶品送到倫敦茶葉拍賣市場,得到很高的評價,成為日本官員拿來送給高官達貴的頂級茶品,甚至是天皇御用的貢品。 [2] 日月潭是臺灣阿薩姆紅茶主要產地。日治時代大正十二年(西元1923年),臺灣總督府農業部由印度阿薩姆省購進優良茶籽,分送平鎮茶業試驗支所、林口莊茶業傳習所、日本九州本土及魚池莊蓮華池藥用植物試驗地試播。前三者試驗失敗,蓮華池的 Jaipuri、Manipuri、Kyang 等 Assam 大葉種品系則成長良好。大正十四年(西元1925年)引進茶種開始在臺中州新高郡魚池莊試種,茶樹種植在海拔600~800公尺坡向多變土壤肥沃的魚池盆地中,自然條件優越,溫暖濕潤,土層深厚,雨量充沛,常有雲霧繚繞,且日照時間較短,構成茶樹生長的天然佳境,茶葉經採摘試製後送到倫敦參加評鑑,獲得「香氣佳,具有過去臺灣茶所沒有的特質」的評語。因試驗成果卓著,於是在昭和十一年(西元1936年)正式成立魚池紅茶試驗支所,以發展臺灣中南部紅茶之生產為主要任務。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由泰國移植 Shan 種、昭和十五年(西元1940年) 從緬甸邊境引進 Burma 品種製造紅茶,也從此開啟魚池紅茶產業的發展[3]

台灣紅茶分布地區及特色

紅茶製造方式

紅茶製造法概述

1. 採摘 採摘茶葉之方法視茶園經營方法而異,但通常以一芽二葉為標準,亦常有採至第三葉者,如第三葉過於成熟,且已硬化,則勿採之。採摘茶葉多用手操作,因便於選擇適當之葉而採之。採茶工人肩背竹製茶籃,將採得之茶葉放於籃內,待茶葉裝滿後,隔一定時間(通常一日三次)將其運返工廠以待萎凋。

2. 萎凋 萎凋為紅茶製造過程中第一步工作。鮮葉進廠後,即須將其均勻攤放於萎凋網上,使共水分緩慢減少,變為柔軟而適於揉捻,此種手續稱為萎凋o 萎凋的理由:鮮葉約含水分75%,雖在乾燥天氣採摘亦如此,若不先經萎凋而逕行揉捻,僅得大堆潮濕之碎片,而大部分含有主要成分之茶汁,將被擠出於揉捻機外。反之,鮮葉若經充分萎凋,則變成柔軟易曲,揉捻時亦不易破碎,同時葉中之汁液,因已蒸發其多餘水分,而變為濃厚矣。 萎凋之方法:鮮葉進廠及過磅後,即須送至萎凋室,均勻攤放於麻布製成之萎凋床上,讓其緩慢萎凋。通常以茶葉達到柔軟易曲狀態,雖用手壓其中肋或葉梗亦不折斷。是為萎凋適度。 在潮濕天氣,須用熱風之助,否則萎凋時間過度延長,將有害茶之品質。萎凋適度後,茶葉須移至揉捻機,以行揉捻。

3. 揉捻 揉捻的目的:揉捻之主要目的,在壓破茶葉之細胞組織,釋出茶汁,俾泡茶飲用時,立刻溶解於熱水中。揉捻之作用,係使大部分茶葉獲得美觀之條索。此雖非揉捻原旨,但歷代相傳,世界市場愛好美觀條索之茶類,已成習慣。現時形狀一項,已列為茶葉評價之一因素矣。 揉捻機械:揉捻機之種類不一,但其主要構造可分為三部分,即裝置有稜骨之揉盤,無底之揉桶,及裝置有調節壓力的螺旋之揉蓋。揉捻機普通分為二種,揉捻茶葉時,揉桶作水平的轉動者,稱為單動揉捻機、揉桶與揉盤同時作水平轉動者,稱為雙動揉捻機。 鮮塊機及其用法:茶葉之揉捻不能一次完畢,因粗葉比幼葉需要較多之揉捻與壓力。隔一定時間,須破碎揉捻時所形成之團塊,以通空氣。若幼棄與粗葉同時完畢,則前者之芽尖,將被茶汁烜染,而茶湯亦因過醱酵而損壞。因此之故,若幼葉已充分揉捻,則須將其自揉捻機移出,與粗葉分開。解塊機之作用,即在於此。 解塊機之主要構造為一漏斗及一斜置而能振動之篩,茶葉由漏斗投入,解塊後即落於篩面上,因篩之振動作用,幼葉隨落篩下,粗葉則由他端篩出,篩下之幼葉送至醱酵室,粗葉則送回揉捻機中,再行揉捻。

4. 醱酵 醱酵之理由:茶葉醱酵係加深茶之湯色,緩和其原來之刺激性,使發出之香氣發展至最高度。普通自揉捻開始時計,約需4-5小時。當茶葉揉捻時,茶汁暴露空氣中,醱酵即已開始,直至烘乾時為止。錫蘭有些茶園,欲製刺激性多之茶,於每次解塊後,不再經醱酵手續,即行烘乾。其他多數茶園,最後一次揉捻葉,不再經醱酵手續,因揉捻時,茶棄已充分酸酵也。 醱酵之方法:茶葉送到醱酵室後,即須攤放於層列的醱酵床上,厚度通常為1.5至2吋,使其達到充分醱酵為止。醱酵適度時,茶葉具有鮮銅色,與其原來之青色大有差別,並發出與熟蘋杲同樣之香氣。是時即須將其送至烘焙室,以行烘焙。

5. 烘焙 烘焙之目的:烘焙之目的,係使茶葉受高熱蒸發其水分、破壞共酵素,以停止酸酵,同時葉中物質受熱即起變化,發出乾茶中特有之麥芽香與同之等級,以適合市場需要。 篩分之方法:篩分有用各種大小篩孔之竹篩,以手為之。近代化或大規模之茶廠則多用篩分機,以其效能大而標準劃一也。

7. 包裝 茶葉裝箱前,各種等級之茶葉須先行拼堆,由於產地及採摘與製造時天氣之不同,故每日製成之茶在外形與品質上,均微有差異,為使製成之茶品質劃一計,須先行拼堆然後裝箱。茶葉易於吸收大氣中水分,故裝箱前須行複焙或補火。茶葉裝箱通常係用特製之裝箱機,此種裝箱機係用裝有活動螺旋的夾子之金屬臺組成,以緊握茶箱。金屬臺則用鋼軸,連接於裝在動軸上之偏心輪,動軸以高速度轉動,使金屬臺發生極速之振動。如是則茶葉可於極短時間內緊密裝滿,而不須加以壓力也。茶箱之大小通常分為兩種,即稱為全箱或半箱,前者容量視茶葉之大小而定,普通自80至130磅,後者自50至90磅。[4]

品茗相關知識

 
原圖鍵結
[2]

喝茶是品味,更是學問。要喝對茶,入門第一步須先認識茶的「前世今生」。就像男女相戀一樣,必先摸清對方身家、個性,才有辦法進一步深入發展。喝茶的道理也相同,先問適不適合喝?再問適合喝什麼茶?何時該喝?[5]

撇開茶中含有草酸,可能會導致腎結石的疑慮,其實喝茶對身體還是有很大的助益,專家統計出每天適量喝茶(不要超過600cc,茶葉量不要超過20公克)可以產生6大好處。[6]

飲茶研究多是利用綠茶萃取,找出最有效益的茶多酚濃度,進而調查動物的腫瘤是否減少或消退,或對其他健康狀況有無正面影響,且均是以「熱茶」為主,而非冷泡茶、隔夜茶或冰涼的泡沫紅茶。[7]


視頻

台灣紅茶特有製程,源香紅茶,古亦茶葉

看看台灣紅茶製作流程及介紹


一起來了解台灣—茶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