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縣第六中學
古田縣第六中學古田一中有艱苦創業、勤儉辦學的優良傳統。建校以來三易校園。學校始創時,學生帶鋤頭入學,在鳳崗山點油燈,啃糙米,邊讀書,邊勞動建校;遷址縣城龍首山時,師生再度披荊斬棘,改舊利廢,重建校園;隨縣城遷址於新城松台山時,師生齊動手,肩扛手拉搬運校產,開路植樹重整校園,經幾代人努力,校貌日益改觀。此期間,築圍牆,辟操場,辦工廠,墾農場,下鄉支農,上山造林,持續開展一系列勤工儉學活動。師生辛勤的汗水灑滿校園每一個角落和古田的山鄉田野,勞動的鍛煉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師生艱苦奮鬥、勤儉辦學的精神。90年代初,學校順利通過二級達標。為了繼續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學校制定了中、遠期發展規劃,提出奮鬥5年力爭一級達標的目標,分別按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兩方面的標準及差距,全校上下一條心,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懈努力。在辦學條件方面,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批項目,相繼改建校門,擴展操場,藝術館,蓋成嶄新的教工住宅樓和學生宿舍樓,重建高、初教學樓,改造實驗室,充實教學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整理校園環境,手植草坪。在山區有限的條件下,靠上級和社會支持,靠師生齊心協力,學校躋身於全省屈指可數的辦學水平一級達標的先進行列。
目錄
歷史沿革
福建省古田第一中學的雛形為創辦於1926年的古田縣立初級中學。此前兩年,原英美教會在古田縣城創辦的4所由私塾改制而成的兩等小學,又遵章改為「三三制」,成為私立的初級中學附設小學的學校,即私立史犖伯初級中學、私立超古初級中學、私立毓馨女中和精英女中。當時尚無國人自辦的中學。1926年,地方熱心人士幾經籌劃,始辦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借用縣城五保吳氏花園。次年,該校改名為古田縣公立文峰初級中學,前後歷時8年,因經費無着,師資缺乏,而於1934年停辦。歷任校長有陳震飛、蘇儒善、賴維新、曾彝圖等。此後古田近10年沒有公立中學。
1943年,鑑於本縣青年求學心切,而教會學校收費奇昂,社會上重建公立中學呼聲日高。其時縣長梁輔丞決定由縣財政撥款創辦公立中學1所,即着手籌備,由梁兼任校長,聘請本縣人士陳祖澤任教務主任並主持創校工作。時值抗日戰爭,為防避敵機轟炸,校址幾經選擇,確定設在離縣城30華里的鳳埔鳳崗山,暫徵用原鳳埔小學校舍上課。是年9月9日,在鳳埔新校舉行隆重的創校暨開學典禮,古田縣立中學自此正式誕生。是年12月,學校經省教育廳批准立案。1944年2月,陳祖澤被正式任命為校長。
1945年9月,抗日戰爭結束,因鳳埔校址偏處一隅,不便學生就學,經縣政府同意,校址遷移重建於縣城北端龍首山上。其時,海外僑胞和地方熱心人士迫切倡辦高中,1946年10月,玉田高中董事會成立,公推陳贊湯為董事長,僑胞林政圖、陳光宇、陳天都及地方人士錢玉光、陳彬、魏墀、陳祖澤、程炳耀等11人為董事,並得到東南亞各國古田僑胞以及地方有識之士大力資助。經多方努力,1947年2月,古田縣首所高中-私立玉田高級中學亦建校於龍首山。玉田高中的創辦,結束了家鄉學子初中畢業後為繼續求學而負笈奔波他鄉的艱辛歲月。其時,陳祖澤兼任校長,是年秋,改聘陳彬為校長。1948年2月,學校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立案。1949年春,聘黃先修任校長。此期間,玉田高中與縣立中學兩校毗鄰相連,兩校教師互兼課,學生同作息,宛如一所完全中學。
辦學思想
古田一中堅持「立德為先,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同時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諸方面總結經驗和教訓,務實創新,辦出特色,形成傳統,為社會所公認。
教育方針
德育
50年代,學校成立黨支部,發揮群團組織作用,開展"五 愛"教育和爭當"三好生"等活動,加強階級教育和勞動教育。60年代,糾正大躍進時期教育失調的偏向,引導學生處理好"紅"與"專"的關係,深入開展學《毛澤東選集》(下稱《毛選》)、學解放軍、學雷鋒活動,形成比學趕幫好風氣。"文革"期間,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被扭曲搞亂。70年代末,學校從整頓校風校紀着手,倡導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學風,學校由亂到治。80年代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學校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新情況,新路子,充實德育工作隊伍,堅持正面教育和疏導的原則,深入開展"五講四美"和"三熱愛"活動,突出理想、紀律和法制教育,實施《關於加強學生常規教育管理的若干規定》,按年段分序列,以班級為主陣地,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中,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90年代以來,學校注重德育工作的科學性[1]、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探索實踐,以課堂為主渠道,家庭配合教育,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課餘活動、崗位學雷鋒等多種形式營造德育工作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基礎道德、日常行為和法律法制教育為基礎,以素質教育為重點,不斷開拓進取。學校把通過長期教育實踐形成的"愛國奉獻文明進取,勤奮嚴謹求實創新"16字校訓,分為八個專題對學生進行校風教育,把一般性宣講與科學性要求統一起來,按年段落實教育點、操作點、測評點,使校風[2]教育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21世紀初,學校承擔"九五"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實踐任務,不斷改進和完善德育體系,把德育內容的要素和層次結構以五大要素(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為緯,以各項要素的不同層次為經,按整體性、有序性、動態性的原則,依據學生特點構建了從初一到高三的德育內容,並以政教處、年段、班級管理為一體,注重德育活動方案設計、德育測評方案設計、德育卡片登記等,形成一套德育管理活動的框架結構和生動活潑的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智育
長期來,學校注重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但也受挫折。50年代,學校對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進行初步改革,學習蘇聯凱洛夫教學法,推行"紅領巾班"教學實驗,努力探索教學新途徑。1958年,教學盲目求快,搞"單科獨進"和"雙科並進"。60年代,積極實行課堂教學研究和實踐,探討啟發式教學法,加強基礎知識傳授和基本技能訓練。"文革"期間,教學規律被破壞,搞實用主義和形式主義教學。70年代末,學校總結正反教學經驗,探討、進行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初現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與學相互促進的新局面。80年代,課堂教學步入着重於學生能力培養,智力開發和知識傳授相輔為用的改革新階段,開展抓"雙基"促能力發展,抓常規促良好學風養成,抓起始班搞好年段過關等教研教改活動。90年代以來,學校對教學工作提出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要求和抓管理、抓基礎、抓常規、抓"三率"(及格率、優秀率、升學率)的工作部署,力爭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各學科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和研究,努力實現從原來應試教育影響下的"教教材"轉變到"用教材"的軌道上來,從以教師"講"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上來,為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水平的教學終極目的作出不懈的追求,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培養能力。21世紀初,學校圍繞爭創國家示範高中的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抓好各教研組說課、開課、聽課制度的落實為切入點,優化課堂教學,開設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舉辦教學開放周,建立教學教研信息交流網絡,充實和加強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啟動名師和"培青"工程,帶動和促進教師把眼睛盯在課堂教學上,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並通過各種課外興趣活動,培養學生特長,促進尖子生脫穎而出,為高等院校輸送了更好的合格新生。
體育
學校素來重視體育工作,積極開展課內外體育活動。50年代,開展"勞衛制"活動,堅持"兩操"(早操、課間操)鍛煉,組織校體操隊和籃球隊。60年代,體育常規教學步入正軌。"文革"期間,體育課常被學工學農所占用。80年代,貫徹"普及為主,增強體質為主,經常鍛煉為主"的原則,抓好"兩課"、"兩操"、"兩活動"(體育課、活動課,廣播操、眼保健操,課內和課外活動),積極組織開展體育達標活動。90年代以來,學校致力貫徹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施行方法》,並持續加強田徑傳統項目的訓練,堅持每學年舉辦一次校田徑運動會,推動體育田徑人才的培養和冒尖,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其體育合格率、達標率、優秀率超過國家規定的先進體育學校標準。
美育
重視美育教育是學校的優良傳統,尤其是文藝活動,鍛煉和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文藝人才和眾多文藝愛好者。從40年代宣傳抗日救亡的話劇、閩劇到50年代大型話劇《龍鬚溝》和歌劇《白毛女》,從60年代革命史詩《東方紅》到70年代京劇《沙家浜》和《長征組歌》,學校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排練演出,同時,各年段、班級還自編自導自演不同形式的節目。80年代,各種小型多樣、靈活新穎的文藝活動在校園更加蓬勃開展。90年代以來,學校致力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組織了校合唱隊、舞蹈隊、管樂隊、美術興趣小組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每年藝術節、音樂周更是全方位地展開群眾性藝術活動,使學生在音樂、美術方面特長得到充分發揮;書畫展、文藝節目更是吸引了眾多學生觀看,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演、鑑賞審美情趣。1996年以來,被錄取於藝術院系的學生計46人。2002年,舞蹈節目《俏姑鬧春》獲第二屆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會節目徵集評選三等獎。
人才培養
建校60年來,古田一中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出色人才。在歷屆畢業生中湧現了諸如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陳慶壽,著名力學專家、北京大學力學系主任秦壽珪,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學會理事、復旦大學物理二系主任葉明呂,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賴啟基,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陳則韶,廈門大學化學系主任陳祖炳,中國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員、全國鑄魂金懷獎獲得者張洪炎,北京衛星信息工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祖齊,國家航天工業部研究員楊長虹、黃真如、金華英,著名醫生、上海胸科醫院內科主任楊承棟、楊開汀,著名書法家、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系主任、教授梁敬泗,飲譽海外、對生物遺傳工程技術有重大科研發明的新西蘭科學院首席教授高益槐等一批為祖國建設和人類進步作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改革開放以來,又有諸如蘭有然、吳忠、陸開錦、盛葉舟、林墩、黃碧丹、黃朝暉、黃昭波、林燕、余小強、余雲輝、姚國良等100多位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的在不同崗位上奮發有為、頗有成就的年輕校友。在歷屆畢業生中還湧現了諸如在法卡山保衛戰中英勇牲犧的烈士、二等功臣陳守全,榮獲奧運會50米活動靶射擊銅牌和銀牌、連獲北京亞運會3枚射擊金牌的運動健將黃世平,全國勞動模範、特級教師、瑞岩小學校長蘇玉桂,光榮當選為中共十六大代表、濟南軍區160醫院副院長甘景梨等一批英雄模範人物;還有在黨政軍界任領導要職的卓榮邦、趙守箴、王繼旭、李育興、黃裕鏡、魏鑒串、包海妹、張小華、肖新建、陳春禹、黎明等校友。古田一中可謂"桃李滿天下,英才遍五洲"。
參考文獻
- ↑ 中小學德育工作怎麼做?六大途徑做「指南」 ,搜狐,2017-09-05
- ↑ 校風建設主要是靠自我約束,搜狐博客,201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