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革中的一抹記憶(馬明葆)

變革中的一抹記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變革中的一抹記憶中國當代作家馬明葆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變革中的一抹記憶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父親要了一塊完整但不平整的山地集中耕作。

由於這塊地遠離村莊,我們一家便遷居到這塊地旁,從此獨家居住在這深溝環繞人們戲稱「台灣」的山樑上。

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要了這塊完整但不平整又相對貧瘠的山地,是因為與別人無地垠相連,避免地界爭議。

家鄉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是靠天吃飯,常鬧饑荒,人們議論最多的話題是「下雨」。

雖然已經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基礎薄弱的山村人們依然過着食不裹腹的日子。承包制雖然給農民帶來很大的生產積極性,村民們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頑強地操勞在各自承包的那大片而又貧瘠的土地上,傾注了無盡的心血和汗水,而得到的卻是畝產幾十斤糧食的回報,如遇乾旱之年則顆粒不收。我家搬到山樑的第三年仍舊是一個乾旱年,這已是村莊連續第四個大旱之年。這年夏天,稼禾枯萎,群山不毛,烈日似火般整天烤灼着荒山和莊稼。

「祈雨」,「祈雨吧!」村民紛紛向村長請求,希望用祈雨的方式求得龍王的開恩。無奈的村長率眾雲集在即將斷流的山泉邊,舉行了「淘泉祈雨」活動。

不知是人們虔誠的舉動感動了掌管風雨的「龍王」,還是與自然界巧合,經過一上午的折騰,午時天空出現了幾朵黑雲,接着雷聲大作,大滴雨點飄落而下,天空霎時飛揚起被雨點擊起的塵土。人群沸騰了,人們帶着無比的興奮,發出很久再沒有過的歡呼聲。歡呼聲還在山谷迴響,而「龍王」的恩澤卻已停止,厚厚的塵土上只留下數得清的雨點擊打的痕跡。接着是烈日當頭,剛剛歡呼雀躍的人們此時悵然佇立,呆若木雞。

這年,方圓幾十里都是逃荒的話題。我久病的二哥匆匆帶着幾個幼小的孩子也隨着「走西口」的大軍背井離鄉。

年輕人揮淚而去,山崖上那一眼眼寂寞的窯洞給老人們留下了無限的蒼涼,飽受疾苦的老人們又一次承受着別離的感情折磨。

在這非常的歲月,母親依然毫不動搖地支持我上高中,為保障我一個饅頭、一碗開水的伙食,母親時常東借西湊,費了不少心血,流了不少淚。

終於熬到了秋天,這年深秋,山洪將我們一家人隔離在孤獨的山樑上,二十多天沒有和村莊往來。一天下午,一群人喧鬧着淌過泥水向我家而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們送來了我夢想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面對着突如其來的喜事,母親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喜悅。父親先是一陣興奮,而後放下手中的鐵杴,慢慢地坐在地上,臉上露出了悽然的神色。我驀然明白了父親的心事,趕緊說:「我考上的是民族學院,不收學費,連伙食都管呢。」父親驚喜地站起來問:「是真的嗎?」我說:「是真的。」這時父親接過人們爭相傳看的通知書凝視了好久,好久。

沐浴着黨的民族政策的陽光,我由一名少數民族青年成長為一名少數民族幹部。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家鄉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親們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命運。隨着退耕還林、農資補貼、扶持養殖、農村飲水、醫療合作、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實,家鄉由貧窮走向溫飽,由溫飽穩步走向了富裕。而今的村民都成了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大多數村民在脫貧致富上都有一技之長,在黨的惠民政策的光輝照耀下,一步步向着小康邁進。[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