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
《双井》郑清之(1176年11月2日—1252年1月1日),初名燮,字德源,又字文叔,别号安晚,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后期宰相。
郑清之少年时跟从楼昉学习,很得楼钥赞赏。嘉泰二年(1202年)进士及第,参与拥立宋理宗即位,历任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要职。在绍定六年(1233年)权臣史弥远死后接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后改为左丞相,累封齐国公。任内,他建议揽用诸能臣名士,促成“端平更化”,又发动端平入洛之役[1],企图收复三京,但被蒙古击败。宋蒙战争兴起后,曾进《十龟元吉箴》,劝理宗励精图治。淳祐年间再登相位,加官至太傅,但因年迈而使朝政为妻儿把持,渐趋腐败。
淳祐十一年十一月(1252年1月),郑清之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尚书令、魏郡王,谥号“忠定”,有《安晚集》等传世。
“ |
水神何时生六翮,飞出双泉江练白。 平湖浸月渺无边,一笑对之成揖客。 辘轳初动晓星横,夜卷寒琼声湱湱。 千年佛殿础花干,十亩空庭荫修柏。 问泉何事逞奇观,故向庭前作真泽。 昔年何塞今何通,泉岂有心犹拣择。 若云泉自井中来,枯甃沿山有龟拆。 如信地中泉自见,是年何须穿土脉。 幡风胥动两无凭,细诠此证归禅伯。 我方饶舌为作记,了不相干劳刻画。 寄诗更欲结茶缘,付与宗风自锤拍。 |
” |
— [南宋]郑清之 |
目录
宋词特点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
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
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2]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视频
双井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解析南宋端平入洛事件,搜狐,2018-04-07
- ↑ 中国宋词流派《婉约派》,搜狐,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