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流動站
制度:
中國的博士後制度,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由著名的華裔科學家李政道先生倡議,並借鑑了國外博士後制度和培養年輕高級人才的經驗,於1985年開始實行的,目的是吸引、培養和使用高層次優秀人才。
博士後制度是指在國內的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或大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留學人員創業園和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里設置一些特殊職位,挑選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年輕人員到這裡,在規定的期限內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我國博士後制度是借鑑國外培養優秀人才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創立的一項吸引、培養和使用年輕高級人才的制度。我國博士後制度的產生背景有如下幾個方面。
1、改革開放初期,教育和科研製度的改革和發展為博士後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2、建立博士後制度適應了國家改善高級人才培養環境、培養方式的客觀要求。
3、十年「文革」造成國家人才匱乏,科教戰線百業待興的現狀是博士後制度得以誕生並迅速發展的動因。
4、吸引留學博士回國工作是博士後制度產生的直接誘因。
1985年5月,國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為了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李政道教授所提建議的批示精神,在廣泛吸收專家學者和留學回國博士的建議並徵求一些部門和地方意見的情況下,同財政部、國家計委、公安部、勞動人事部、商業部等有關部門進行了反覆磋商,向國務院報送了《關於試辦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報告》。1985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該報告(國發[1985]88號),這標誌着博士後制度在我國的正式確立[1]。
工作站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業、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和特殊的區域機構內,經批准可以招收和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組織。
流動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是指在高等學校或科研院所的某個一級學科範圍內,經批准設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組織。
研究人員
博士後研究人員是指經批准並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註冊,在流動站或工作站里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的人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博士後」表明的是一種經歷。博士是最高學位,不能把「博士後」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級的學位[2],對博士後研究人員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義的學位稱號,同時「博士後」也不是專業技術或行政職務。
2、博士後研究人員主要從事科學研究,而這種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開拓、創新性質。
3、博士後研究人員是國家正式工作人員,而不再是學生。他們在博士後研究期間要與其他正式職工一樣計算工齡,除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待遇外,還享受同本單位正式職工一樣的各種待遇。
4、對設站單位來講,博士後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員,不列入正式編制,工作期滿後必須流動出站,在其獲得固定工作崗位前,實際上處於流 動狀態。
視頻
博士後流動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博士後制度的產生,豆丁網
- ↑ 碩士,博士。博士後是是不是學歷?最高學歷是什麼?,搜狐,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