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蕭景先傳
南齊書·蕭景先傳出自《南齊書》,此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是南朝梁蕭子顯所撰的歷史書,書中記述了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現存關於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1]
目錄
原文
蕭景先,南蘭陵蘭陵人,太祖從子也。景先少遭父喪,有至性,太祖嘉之。及從官京邑,常相提攜。解褐為海陵王國上軍將軍,補建陵令,還為新安王國侍郎,桂陽國右常侍。太祖鎮淮陰,景先以本官領軍主自隨,防衛城內,委以心腹。世祖為鎮西長史,以景先為鎮西長流參軍,除寧朔將軍,隨府轉撫軍中兵參軍,尋除諮議,領中兵如故。建元元年,迂太子左衛率,封新吳縣伯,邑五百戶。是冬,虜出淮、泗,增司部邊戍兵。義陽人謝天蓋與虜相構扇,景先言於督府,驃騎豫章王遣輔國將軍中兵參軍蕭惠朗二千人助景先。惠朗依山築城,斷塞關隘,討天蓋黨與。景先嚴備待敵。
虜退,進號輔國將軍。景先啟稱上德化之美。上答曰:「風淪俗敗,二十餘年,以吾當之,豈得頓掃。幸得數載盡力救蒼生者,必有功於萬物也。治天下者,雖聖人猶須良佐,汝等各各自竭,不憂不治也。」世祖即位,征為侍中,領左軍將軍,尋兼領軍將軍。永明五年,荒人桓天生引蠻虜於雍州界上,司部以北人情騷動。上以景先諳究司土,詔曰:「得雍州刺史張瑰啟事,蠻虜相扇,容或侵軼,宜時剿盪。可遣景先總率步騎,直指義陽。」景先至鎮屯軍城北百姓乃安牛酒來迎軍未還遇疾遺言曰此度疾病異於前後自省必無起理 但夙荷深恩,今謬充戎寄,暗弱每事不稱,上慚慈旨。可為作啟事,上謝至尊,粗申愚心。」卒,時年五十。景先喪還,詔曰:「故假節征虜將軍丹陽尹新吳侯景先,器懷開亮,干局通敏。誠著夷險,績茂所司。奄至喪逝,悲痛良深。可贈侍中、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給鼓吹一部。假節、侯如故。諡曰忠侯。」 (選自《南齊書·蕭景先傳》,有刪改)
譯文
蕭景先是南蘭陵的蘭陵人,是太祖蕭道成的侄子。蕭景先少年喪父,性情純厚,太祖讚賞他。等到太祖在京城做官,就經常提攜他。剛開始擔任官職就做了海陵王國上軍將軍,補任建陵縣縣令,還擔任新安王國侍郎,桂陽國右常侍。太祖鎮守淮陰,蕭景先以本身官職領軍主跟隨太祖,承擔城內防衛,太祖把他當作心腹委任。世祖做鎮西長史,讓蕭景先做鎮西長流參軍,任命為寧朔將軍,隨府轉撫軍中兵參軍,不久任命為諮議,領中兵職依前未變。建元元年,升遷為太子左衛率,封新吳縣伯,食邑五百戶。這年冬天,北魏出兵淮、泗,於是增加司部邊疆的守衛兵力。
義陽人謝天蓋與魏虜互相串通煽動,蕭景先向督府說明,驃騎將軍豫章王派遣輔國將軍、中兵參軍蕭惠朗帶二千人幫助蕭景先。蕭惠朗依山修築城牆,堵塞關隘,討伐謝天蓋的同黨。蕭景先周密準備,等待敵軍來犯。魏虜撤退後,蕭景先晉升官爵為輔國將軍。蕭景先啟奏讚頌皇上用德義感化人。皇上回答說:「風氣沉淪民俗敗落已經二十餘年,就憑我來抵擋,哪能夠一下子就能掃除。幸而能夠幾年盡力挽救蒼生,對於萬物必有功效。治理天下的,即使是聖人,也還需要優秀的人輔佐,你們各自竭力盡心,不愁天下治理不好。」世祖登皇帝位,蕭景先被征做侍中,兼任左軍將軍,隨後又兼領軍將軍。永明五年,荒人桓天生引領蠻部和魏虜在雍州邊界上騷擾,司部以北人心騷動。皇上認為蕭景先熟悉司部一帶,下詔說:「得到雍州剌史張瑰的稟告,蠻部與魏虜互相煽惑,也許會來襲擊侵犯,應及時剿滅。可派蕭景先總率步兵和騎兵,直趨義陽。」
蕭景先到達鎮治,屯軍城北,百姓才安定下來,送來牛和酒迎接官軍到來。蕭景先沒有來得及調回軍隊,遇上患病,留下遺言說:「這回患病,不同於以往,自覺不會再好起來。只是一向承受深厚的恩澤,現在妄承軍務的委託,懦弱每事不能稱意,愧對仁慈君主的旨意。就算啟事吧,對上辭謝皇上,粗略申述我的心曲,隨後逝世,時年五十歲。蕭景先的靈柩送回,皇帝詔告說「已故的假節征虜將軍丹陽尹新吳侯景先,胸懷開朗器識明亮,辦事才能通達快捷。在艱險與和順中顯示誠信,在自己的職責中做出豐碩的成績。忽然喪亡了,真令人深深悲痛。可贈侍中、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給鼓吹一部。假節、侯職依前不變。諡號為忠侯。」[2]
作者簡介
蕭子顯(487—537年),字景陽,南朝梁朝史學家,文學家。蕭衍建立了梁朝,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梁武帝。在梁朝,蕭子顯憑着他的才華、風度、談吐的出眾,受到梁武帝的禮遇和信任,官至吏部尚書。
蕭子顯是一個「頗負才氣」的人,他的文才是有社會影響的。蕭子顯一生撰寫五部歷史著作,只有《南齊書》存於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