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華蓋木,常綠大喬木,高可達40米,胸徑120厘米。僅分布於雲南局部地區海拔1300至1500米山坡上部向陽的溝谷潮濕山地。為上層喬木,樹冠寬廣,根系發達,有板根。隔1至2年開花一次,花期4月,果熟9至11月。華蓋木起源於1.4億年前,是木蘭科中最古老的單屬種植物之一,因其樹幹挺直光滑,樹冠巨大而得名。由於分布範圍狹窄,且數量稀少而被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其對生長環境的土質、濕度、溫度等要求嚴格。為中國特有樹種,僅存7株大樹,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目錄

形態特徵

常綠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1.2米;樹皮灰白色,細縱裂;干基部稍具板根;全株無毛。小枝深綠色,徑5-9毫米;老枝暗褐色。葉革質,狹倒卵形或狹倒卵狀橢圓形,長15-26 (30)厘米,寬5-8(9.5) 厘米,先端圓,具長約5毫米的急尖,尖頭鈍而稍彎,基部漸狹楔形,下延,邊緣稍背卷,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中脈兩面凸起,側脈每邊13-16條,網脈稀疏,干時兩面均凸起;葉柄長1.5-2厘米,無托葉痕,基部稍膨大。花單生枝頂,花蕾綠色,倒卵圓形或卵球形,佛焰苞狀苞片緊接花被下;花被片9,3片1輪;外輪3片長圓狀匙形,頂端鈍,中輪及內輪6片,倒卵狀匙形,較小;雄蕊約65枚,藥室內向開裂,藥隔伸出成長尖頭;雌蕊群長卵球形,心皮13-16枚,每心皮具胚珠3-5顆。雌蕊群柄果時長約1厘米。聚合果成熟時綠色,干時暗褐色,倒卵圓形、橢圓狀卵圓形或倒卵圓形,長5-8.5厘米,徑3.5-6.5厘米;蓇葖厚木質,狹長圓狀橢圓體形或倒卵狀橢圓體形,長2.5-4厘米,徑1.5-2.5厘米,沿腹縫線全裂及頂端2淺裂,背面具粗皮孔;每心皮有種子1-3顆,種子橫橢圓體形,兩側扁,寬1-1.3厘米,高約7毫米,腹孔凹入,中有凸點,背棱稍微凸。

生長習性

華蓋木生長于山坡上部、向陽的溝谷、潮濕山地上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中。產地夏季溫暖,冬無嚴寒,四季不明顯,乾濕季分明,年平均溫16~18℃,年降雨量12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5%以上,最高達90%左右;霧期長,年平均霜期只有8.6天。土壤為由砂岩和砂頁岩發育而成的山地黃壤或黃棕壤,呈酸性反應,pH值4.8~5.7。地被物和枯枝落葉腐殖質層深厚達10~20厘米,有機質可達20%以上。華蓋木為上層喬木,樹冠寬廣,根系發達,有板根。

常與大葉木蓮Manglietia megaphylla Hu et Cheng、雲南擬單性木蓮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燈台樹Cornus controversa Hemsl.、伯樂樹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nsl.、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 Burtt et Hill.、假吳茱萸葉五加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s var. pseudoevdiaefolius Feng、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 Chang、檫木Sassaffras tzumu (Hemsl.) Hemsl. 等混生成林。華蓋木開花結果較少,每隔1~2年開花一次,花枝不多,結實率亦低。花期4月下旬,果期9~11月。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疇法斗)。生於海拔1300-1500米的山溝常綠闊葉林中。

栽培要點

處理種子

10-11月採種,採回後將種子外種皮洗除,然後用水沖洗乾淨,晾乾後隨即播種。不能秋播的地區,將種子放在濕沙中層藏,翌年2-3月播種。種子一般在20-30℃時發芽,播種後30-50天苗出齊,苗期要遮蔭。苗床最好用沙質土或腐殖質土,播種后土壤要保持濕潤,但切勿多澆水,以免種子霉爛。

播種管理

播種時期華蓋木種子播種期分為春季和冬季二個時期。

  • 春播:在不致發生晚霜危害的情況下,春播期愈早愈好,早播可以提早發芽出土,加長苗木生長期,提高苗木生長量。春播時間太遲,氣溫升高,種子發芽率降低,幼苗生長不旺,且生長期縮短。浙江一帶2月底-3月初播種。
  • 冬播:冬播可免去種子沙藏這道工序,提早發芽出土,浙江11月下旬-1月中旬進行。

播種準備

苗圃地宜選擇交通方便、勞力充足,有水源、電源的地方。面積大小依苗木生產量而定。苗圃地以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向陽濕潤、疏鬆肥沃、酸鹼度中性者為宜;地下水位最高不超過1.5米,土層厚度不少於50厘米;沙壤土、壤土或砂質壤土為好。 [4] 春播圃地準備工作在秋冬進行,畝施0.5-1.0萬公斤腐熟的有機肥,混入硫酸亞鐵2.5公斤,辛硫酸2.5公斤或呋喃丹2.5公斤,立即全面深翻30-40厘米,深耕可熟化土壤,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秋播也宜在播種前1-2個月深耕土地;深耕的同時,清除圃地草根、石塊、前茬雜樁。第二年春天耙地整平,開溝作苗床,苗床最好為東西走向,苗床寬1-1.2米,兩苗床間走道30-40厘米,苗床宜高出土面10厘米-15厘米,再把苗床土壤打碎、摟平、耙細,這樣澆水後不會積水,利於種子發芽和幼苗的生長。要先澆水,待水分被土壤吸收後,田間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再播種。澆水方法一般採用溝灌,灌水要透。播種前灌水很重要,土壤濕潤,便於種子吸水發芽;但又不能積水,積水後影響種子呼吸,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種子極易爛掉。

播種方法

華蓋木種子播種方法一般有三種,即條播、撒播、容器育苗三種方式。大量種子宜用條播和撒播,少量種子宜用容器播種。條播按行距5-8厘米,開溝2-3厘米,也可不開溝直接條播在床面上,條播較為省工,間苗、除草、中耕較為方便,空氣、水分、日照條件也較好,有利於苗木生長和提高苗木質量。撒播則是把種子直接播在苗床上。容器播種宜先配置營養土,裝好營養土後,把種子直接點播在容器中,營養土成分以火灰土、黃心土、有機肥等按4:5:1比例配製。華蓋木為珍貴樹種,資源稀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採用容器育苗,以提高場圃出苗率、保證較好的苗木質量及便於日後管理。

播種前用5%的新潔爾滅1000倍液或每平方米用2克辛硫磷50%混拌細土撒於床面,進行土壤消毒並準備部分消毒的河沙或黃土待用,消毒後床面用塑料薄膜封閉3-5天。播種時把備用的細沙或黃土與種子混和並拌勻,均勻地撒播在消毒好的床面上,再將消毒的河沙或黃土覆蓋在種子的表面,厚度以蓋住種子為宜,用細眼噴壺噴濕床面,淋透水後用塑料薄膜封閉床面。

播種後管理

澆水:春季播種後出苗前應一直保持床面濕潤。床面溫度控制在25℃左右,當超過30℃時,要揭開塑料薄膜通風。當床面發白時,說明水分不足即要澆水。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建議採用噴灌措施。 覆蓋:如大田播種則要用木板壓實種子,再在種子上蓋一層粉碎了的心黃土,最後又在苗床蓋上一層稻草。蓋稻草的目的是為保持土壤濕潤和減少水分的蒸發。待種子發芽後,為了防止幼苗黃化,避免幼苗陡長,要及時揭去覆蓋物,揭覆蓋物宜在傍晚或陰天進行。

苗期管理

華蓋木種子較小,種子破殼後生長出來的小苗幼嫩,管理細緻對芽苗的生長很重要,床面經常保持濕潤,待芽苗大部分出土後,外界溫度達到28℃即可揭開塑料膜進行煉苗。當芽苗長到6厘米-7厘米,種殼完全脫落即可分批移栽。移栽前土壤進行整理和施肥,每公頃移栽苗床施入400公斤複合肥和150公斤硫酸亞鐵及30公斤的呋喃丹,進行土壤消毒和地下害蟲的防治,並整平築成1-1.2米寬的苗床。移栽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進行。

小苗管理

移栽後的小苗立即蓋上遮陽網,待小苗木質化後才可揭去遮陽網。雜草對華蓋木小苗生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春季播種移栽後的苗床很容易長出小草,這時要及時拔除,保持苗床基本無雜草。除草時,用手壓住小苗根部,輕輕拔除,以免鬆動芽苗。並及時拔出弱苗病株,補苗工作在陰天進行,以利於成活。苗床經常保持濕潤,在補澆水時,先用細眼噴壺噴灌,待木質化後可用糞芍輕潑在行間。移植15天後,可以按1-1.5公斤/畝澆尿素或稀糞肥一次。每隔20天鬆土和施肥一次,肥料種類以速效肥為主。華蓋木小苗長到30厘米時,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其後苗木管理即適時的鬆土和澆肥,這時肥料施用濃度可逐步加大,但最好停止施用尿素和糞肥,施一次複合肥或鉀肥,促使苗木生長更充實和根系更健壯,以便安全越冬。整個生長期施肥5-6次。

植物價值

觀賞價值

花色艷麗而芳香,可選為庭園觀賞樹種。

研究價值

對該種植物的分類系統古植物區系等研究有學術價值。

瀕危保護

保護價值

華蓋木是地質時代第三、四紀遺留下來的古老孑遺樹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為雲南特有,1999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全球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物種。[1]

保護措施

建議在產地建立森林保護區,嚴禁砍伐殘存植株,並加以特別的保護,並組織有關單位採種育苗,引種栽培。華蓋木為原始類群木蘭科單種屬植物,僅殘存7株於中國三大特有中心之一的滇東南古特有中心的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其生境條件,更新能力等的研究表明華蓋木外圍生境惡化,周邊喀斯特型土壤利用過度,形成「孤島」,使靠鳥類傳播的華蓋木失去了向四周擴散的機會,種子難於萌發生長,生存條件受到嚴重威脅。同時通過對華蓋木的瀕危機制及生境脆弱性探討,提出了保護建議和措施。[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