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廣義之「華南」
廣義的華南即「中國南方」,地理上指秦嶺-淮河線以南中國的廣大區域。這種區分包括氣候、經濟生產、交通、文化等來區分,南方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及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基本上不下雪,氣候暖和,以水稻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古時以水路為主要的運輸方式。
狹義之「華南」
狹義的華南則特指「嶺南」,指「五嶺以南」,這一「華南」的概念包括現江西省,湖南省部分位於五嶺以南的州縣。在早期的中華民國的教科書中,曾將華南的範圍定義為:廣東省、廣西族自治區、貴州、雲南省、福建省五省,合稱「華南五省」。而依照現在的行政區劃和定義,狹義的「華南」通常只指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以及海南省,有時還會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1]。
其他與「華南」相近或相似的地理概念
華南在古代也被稱為「南夏」,意指華夏漢地的南部。
中南這一地理概念較少見於傳統稱謂,是近代以後逐漸使用的。通常包括現今之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和海南省。今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前身為廣州軍區,轄區即包括上述省區,後河南省和湖北省陸續劃歸今日中部戰區管轄。
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交通圖冊,通常將河南省的公路網和兩湖,兩廣,海南統一划入「中南地區」。
江南廣義上亦曾指廣大南方地區,但隨着歷史發展逐漸收窄為「江東之地」,即今日上海市,江蘇省長江以南的地區,安徽省長江以南的地區,江西省東北部和浙江省錢塘江以北地區。
古字「粵」通「越」,越地指百越之地,範圍也曾經包括自長江以南廣大地區,包括干越、揚越、東甌、西甌、閩越、南越、駱越等,秦朝起建立過南越國,後被漢朝滅亡。「越」一般是指錢塘江以南的「越地」(相反錢塘江北稱「三吳」),江南地區也可稱為「吳越」。
而「粵」則是指嶺南地區(兩廣,包括海南島(即海南),以及曾經屬於嶺南地區的越南北部)。至明清時代,「粵」仍泛指兩廣,如徐霞客之遊記即將廣東稱為粵東,廣西為粵西。南明位於廣西桂林的靖江王,自稱「就藩於粵西煙瘴之地」(顧誠《南明史》),而太平天國運動則「起於粵西」[2]。
民國之後,「粵」之含義收窄為特指「廣東省」,現代提到「粵」,除了粵語外,一般不會將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海南省計算在內。越南北部古代的時候是南越國(南粵國)的一部分,及後數度併入中國。而國際上的「越」則指越南。
視頻
華南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廣東和廣西,屬於華南地區,還是中南地區?,網易, 2019-4-26
- ↑ 各省的劃分,豆丁網,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