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思緒(臨清流)
作品欣賞
午後思緒
很累,然後渴望自己真能身在荒原——那種與世隔絕的純淨而空曠!
下午聽文藝演出,忽然又一陣對生命的厭倦感,仿佛置身在一個喧囂而雜亂無章鬼魅世界裡,有擁擠、污濁、掙扎和混亂構成了所有的元素,而這,讓我厭棄!
我想起了伏爾斯泰的理想:這個世界是由孩子明媚單純的笑臉、母子間濃濃的親情、陌生人友愛的溫情、斑斕而美麗的愛情構成的溫馨世界!
他的作品由此充滿了愛的斑駁和芳香!
我羨慕他的美麗眼神,眺望世界看見了如此美麗的延展,而我卻常常在混濁里打轉和掙扎着!
佛家說,有怎樣的心,就會看見怎樣的世界!
我看見了雜亂的世界,只因為我的心被雜亂充滿嗎?
可是誰又能說,心的雜亂不正是來源於眼睛的輾轉接收嗎?是的,我的眼睛充滿了雜亂,然後讓我的心雜亂了,而心的雜亂又影響了眼睛在塵世里錯綜如一的定視——習慣於接受、並鞏固這雜亂的影像!
想來,達到美麗的心,必須要學會過濾自己的眼神——讓眼睛穿透種種塵灰雜屑的飛沙走石,而只看見那些美麗的雲彩,或身邊些微的美好,並能讓這些美好被放大擴充,成為心靈里最主要的內容,讓那些塵灰的雜亂被擠兌的毫無容身之地!然後再讓眼睛思維定勢般的習慣於尋找以後生活里的美麗細節——
似乎這是人世超脫的必經之路吧,只是我的境界遠遠不能達到!
敏感的心似乎對引起心靈震撼的事情格外垂青,而那種震撼更多的來源於殘缺和陰霾的力量,於是想要忘記這些陰影成了不太容易的事!
看到學生的種種言行,似乎想到一個現實:看世道如何,其實孩子是最好的反饋——因為孩子是大人和社會的一面鏡子,他們本是空白的紙張,最後被填寫的內容一定是成人世界和社會的翻板。
從前的孩子單純厚道,是因為以前的社會以及民風淳樸;現在的孩子勢利而刁專,是現實社會給予他們太多的感染,誰能說這是誰的錯呢?
孩子的色彩就是社會和家庭的色彩,當給予他的正面影響太有限,自然負面的東西流露出的就多,想來不是孩子虧欠了我們成人,而是成人和社會虧欠孩子太多才至此的啊!
看種種,知道誰都有允許犯錯的機會,只是這些錯,重重疊疊堆壘成綿長大山的時候,我的心無數次在大山的陰霾里暗啞悽愴,陰冷徘徊!原來我們的心更需要成為一個容器,可以每天過濾混濁和污垢的容器,這樣,心才能留下清澈的色澤!
而今天,我的心,又一次清冷,厭倦,無力改變現狀的失落感在心裡生長的枝繁葉茂,然後就又次想到了歸隱!
想來是可笑的,似乎這樣的願望應該和年老有關,應該和歷經世事有關,可是,我卻都不是,也許唯一的解釋是心承受了太多的東西,和生活複雜與否無關;又或者看透了種種豐富背後萬變不離其宗的蒼涼,於是沒有了再次浮沉跌宕下去的渴望……
不想這樣,可是卻無法左右心情!
也許生活在世間,最大的感受就是無力感和掙扎感!無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無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無力扭轉混濁的不堪,而不想隨波逐流的心又拒絕陷落,於是只能在真實和理想的夾縫中殘喘……
不想這樣了!
不如歸去!
歸去到清靜之地,可以粗茶淡飯,可以布衣躬耕,只要還能有心靈的安寧和清靜就好!
想到莊子曾以給人編織草鞋為生,心裡對世俗的一切更是嗤之以鼻,即便萬兩銀票如果不能換的安寧,還有什麼意義呢?外在的奢華終究會如油漆剝落,也終會呼啦拉以大廈將傾的姿態倒在沒有心靈支撐的荒原上!
如果可以,只想過簡單的生活,可以有簡單的生計就好,也決不在意糧票的多少。
可是凡塵何去呢?
枯槁的偷生,行屍走肉,不如不活,因為毫無意義!
有時候看自己庸俗的忙碌,心底間不經意的就會晾起陰陰的冷笑——這樣的忙碌又能在塵世里留幾許痕跡呢?
哪怕在政壇上風雲一時的要人,在歷史上也不過風過無影,還遠不如窮困潦倒的書生堆砌過的文字城牆堅實!也許世界記錄和留存下來的終究是那些思想的印記,靈魂的穿透,而不是雕光逐影的技藝和浮華!
真想可以如陶淵明一樣遠居田園,遊走在寂靜而清新的田埂上,耕種乾淨的詩句和靈魂——簡樸而拙陋的生活只是一種生命的形式,而不是內容!
誰能說不好呢?
至少我嚮往至極!
如果不能如願,註定要在塵世里輾轉掙扎,真想不如乾淨的捨棄!
捨棄,只要一個乾淨的理由,為之,可以奮不顧身。
然後悲壯間想到十年將不見的人,在枯槁的歲月里殘喘,不如為了一份值得的情義將自己縱身碎崖……
從此懸掛在一個人的心上,為他護佑守航——不能為了一份珍貴的信仰,不如為了一分珍貴的情感,至少生命里還可以留下純淨的一抹芬芳,溫暖一雙純淨的眼眸!
至少有過存留的價值!
可以嗎?
只是心在哭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