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日陪張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
《十月十日陪張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是北宋李處權的作品之一。
“ |
漂流劇東南,所歷過所聞。 始及廬陵郡,俯仰尤不塵。 朅來未敢忘,事賢友其仁。 翹翹蕭與李,拔萃而多文。 蕭君辭蓋寡,空林蘭自薰。 揚鞭舍我去,意欲樹殊勛。 李君舌尚在,真氣凌秋旻。 掃門與我俱,軟語回陽春。 客舍甲子雨,八荒同一雲。 傾蓋有彭子,微言時解紛。 愛我忘其陋,肯顧羅雀門。 從容香積飯,可口謝八珍。 張公丈人行,氣宇老而淳。 舒吳無俗姿,信是德有鄰。 籃輿復聯翩,去指江之津。 坐中皆我輩,餚蔌來逡巡。 把盞屬形勝,領略難具陳。 山寒更宜遠,江流復沄沄。 大哉開闢功,孰測造化源。 掛席者誰子,其來自無垠。 耽耽載萬斛,徵取何其勤。 落帆占近岸,過逢慶欣欣。 方矜猗頓富,誰信管鮑貧。 鳴雁何處來,冥冥初不言。 亦知個中好,嗚呼下其群。 商羊不覺舞,漁父收微緡。 煙樹僅可識,歸鴉喧水村。 我昔觀畫圖,對此猶心存。 怳若夢中事,有懷攜酒樽。 客子斗身強,身外安足論。 無事頗相見,斯言吾所敦。 |
” |
— [北宋]李處權 |
目錄
作者生平
李處權(?—1155),字巽伯,自號崧庵惰夫,今存有《崧庵集》六卷。李處權宣和中與朱敦儒、陳叔易俱以詩名,建炎末南渡,輾轉於江西、福建、江蘇、浙江等地,與當時許多詩人皆有交遊及詩歌酬唱。關於他的世系籍貫,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云:「李處權,字巽伯,洛陽人,邯鄲公淑之後。」厲鶚《宋詩紀事》及《全宋詩》[1]其小傳皆取此說。四庫館臣考證出李處權乃李淑(字獻臣,號邯鄲,豐縣人)之曾孫,稱其「家於溧陽」雲。根據集中序言,僅可知其父名執柔字(或號)萊陽。
李若谷在仁宗朝官參知政事,致仕後在洛陽營居。他有一子,即贈封邯鄲公的端明殿學士李淑,李淑娶參知政事韓億之女,生三子,長壽朋,字延老,次復圭字審言,三子德芻。壽朋長子李傳正字端初(徐州同治府志、光緒豐縣誌皆誤刻為處端),建炎初官居淮南轉運副使,傳正弟李允沒於王事,朝廷恤孤,官其三子。而與李處權私人感情極深的堂弟李處全就是李傳正之子。
李處權的父親李執柔元符元年官朝奉大夫、職方員外郎,當為復圭或德芻子。《崧庵集》自序亦自稱:處權未冠始學詩於先君……既冠,歸洛。
綜上,可知,李處權為李淑曾孫,原籍徐州豐縣,後隨父親居京師或者洛陽,建炎末隨朝廷南渡後,流徙輾轉,曾經入張豐幕下,嘗領三衢,官至朝請大夫。
李處權于靖康中曾以少卿出使金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十六載:「(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十日辛丑……金人許和,以都水監李處權、右司郎中司馬朴為報謝使。」卷六十八云:「遺史曰:先是朝廷屢遣使請和,李處權借司農少卿嘗使於軍前。」蓋指此事。王庭豎《盧溪文集》卷二《和李巽伯少卿見懷》也說:「巽伯,靖康中以少卿使金。」
紹興十九年時,與李處全在杭州相會,二十五年卒於荊州,年逾七十[2]。
視頻
十月十日陪張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宋詩》小札,豆丁網,2016-06-23
- ↑ 江南騷壇播風流---淺述南宋祖籍豐縣的詩人李處權及其詩歌,新浪博客,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