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南京大學,在生物化學系基礎上建立起來,於1990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1995年建成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2006年二次通過國家科技部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獲得良好的成績。
本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施蘊渝院士,實驗室主任為華子春教授。
目錄
總體定位
本實驗室以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謝疾病等為主攻方向,以疾病動物模型等研究平台為基礎,從分子、細胞、尤其是整體水平研究疾病的發病機理和病理生理過程,在此基礎上尋找和發現新的藥物靶點;以發現新的藥物靶標為基礎,研製具有原創性的、性能優良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的創新藥物、疾病治療方法及生物製藥新技術。
科研領域
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
1. 重大疾病發生髮展機制研究(血管相關疾病、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
2. 生物技術創新藥物的基礎研究(心血管藥物、免疫藥物、抗腫瘤藥物,精神和神經性疾病藥物);
3. 生物技術製藥的關鍵技術研究(基因工程高效表達技術、生物信息學、動物模型、藥物傳輸和實時檢測技術、天然藥源產物的提取與分離技術)。
實驗室的建設目標為:創建國內優秀的、有國際影響的醫藥生物技術實驗室;戰略目標為:在疾病機制、新藥物靶點和生物技術製藥相關的技術方法和理論模型等方面產生具有國際影響的原創性理論研究成果;產生立足本土的、具有新作用機制、新分子結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或生物製藥新技術。
針對我國醫藥生物技術研發薄弱、多偏重於下游生物製備過程優化的現狀,實驗室着重建立以下二個技術平台:疾病動物模型平台和基因工程高效表達平台,努力發展生物信息學技術、藥物傳輸和檢測技術。其中,疾病動物模型是實驗室平台建設中的特色。疾病動物模型和生物信息學為重大疾病的發病機理和生物技術創新藥物的基礎研究提供研究模型和理論分析方法、手段;基因工程高效表達平台直接服務於生物技術創新藥物的生產;藥物傳輸和檢測技術則為生物技術藥物的應用和檢測提供支持。
學術隊伍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的重要基地。實驗室始終把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放在實驗室建設的關等位置,在實驗室重點發展方向上,有目的、有重點地培養和引進人才。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9人:高級職稱48人,實驗技術和管理人員6人,獲得博士學位50人,碩士學位4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 人、國家青年教師獎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4人;共有優秀中青年6人。
視頻
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自主知識產權與專利的區別 ,搜狐,2017-11-29
-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豆丁網,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