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

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也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全部建成后总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该公园因地皇家园林南苑以内而得名。

南海子公园位于大兴区东北部南五环南侧、大兴新城与亦庄新城之间,是北京落实城南行动计划的第一个重大生态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竣工并对外开放,二期工程于2019年7月28日正式开园。

中文名: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

地理位置:北京市大兴区鹿苑路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11.65 km²

著名景点:观鹿台、宣教广场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城市:北京市

目录

发展历史

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1],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城郊

2010年9月26日,位于大兴区、亦庄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南海子公园一期迎客。南海子曾是“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

公园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等功能区,使之与北部奥运文化、中心城历史文化遥相呼应。整个公园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公园。据了解,开园的一期工程仅是整个公园面积的五分之一,整个公园面积相当于4个颐和园

北京麋鹿苑位于京南10km,原皇家猎苑的旧址,也是北京市2010年的城市规划中,南海子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由于是珍稀物种麋鹿的灭绝地和重引入场所,因此,具有麋鹿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职能。作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7月起成为首都第一批免费对市民开放的户外类生态博物馆,麋鹿苑的科普教育和观光游览功能日趋完善。

设计理念

在景观规划设计上,麋鹿苑紧紧围绕“生物保护、自然和谐”的理念,以自然野趣的生境和湿地景观特色为目标,致力于恢复和提高三海子地区生物的多样性、自然性和完整性,继承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的历史文脉,贯彻生态学原理和生态保护理念于景观规划设计之中。

以生态的思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设计的首要原则,坚持以北京的乡土树种为骨干和基调树种,合理进行乔、灌、草的搭配,运用植物典型特征建立和恢复的人工结合自然的各种植物群落,不仅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将动植物科普知识的普及融入到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既让游客和参观者获得知识,又激发了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自然资源

植物的配置和选择

根据调查表明,北京麋鹿苑现有鸟类81种,乡土植物206种,小型哺乳动物38种。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不仅要满足游憩、观赏的“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的功能。同时,在植物配植方面,应着重考虑野生动物生存的基本要素———即对食物、水源和隐蔽物的需求。通过植物配植,麋鹿苑景观和功能分区可大致划分为自然、半自然和人工区。

主要景点

观鹿台

以青砖石为主材,仿旧城墙砌筑,游人置身其中,动物游离其外,基调自然,构成动物与人和谐共处的场景。东方护生诗画老藓缘墙,败槁布地。五叶地锦满布墙体,期间夹杂丰子恺的中国传统文化护生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护自然,敬天惜物的诗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利于环境的一面。是环境教育的特色产物。

宣教广场

结合土坡地形,以直径20cm~30cm圆木做成阶梯式挡土墙,每级高0.5m,宽0.6m,三七灰土找平并铺上青石板,形成自然的阶梯式看台座椅。造型宛如新月,面向水面,半围合青石板铺装小广场,夏季林荫匝地,水面吹来凉风徐徐,是开展小型科普宣传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自娱自乐表演节目的小舞台。

“南囿秋风”石碑

与“西山晴雪”、“卢沟晓月”等并称为燕京十景,如今在南海子麋鹿苑得到部分复原,一块高约8m的巨石矗立在纪念园湿地景观湖畔,正面是乾隆手书的“南囿秋风”四个大字,与周围的波涛般起伏的芦苇形成一刚一柔的鲜明对比,既是点景之石,也是点睛之笔。

中山纪念林

油松、龙柏、侧柏都是比较普通的常绿树种,在本设计中,把油松呈半圆形排列,中间环抱中山纪念林石碑,前方10×10的龙柏、侧柏方格网状树阵,在自然乡土植被景观背景上,尽显其高贵典雅,又突出中山纪念林之庄严肃穆。

修复建设

据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党委书记刘春启介绍,南海子公园一期于2010年1月中旬开始建设,包括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水景等郊野景观恢复等,现已全部完成。公园已形成东南部主门景观区、西南部山地景观区、西部湿地风貌区、北部南囿秋风景区和东部园艺花卉景观区等五大景区,有朱雀迎宾、昆石双柳、鸟语瑶台、枫林醉爱、溪谷春晓、观鹿台、圣石桥、陂塘雁影、望原亭、晾鹰台、银杏听涛、国色天香、海户人家、百草杏林、日晷广场、上林花坞等 16个景点,并与原有的麋鹿苑连成一片,景观总面积达3700多亩。

旅游信息

快速1路至德茂庄,换乘453至南海子公园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