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
勇氣 (也被稱為勇敢或英勇)是(主體的)選擇和意志去直面苦惱 ,痛苦,危險,不確定性或威脅,在這些複雜情況和危險之下,主體依然可以意識到內在的力量,保持自信,泰然處之。生理上的勇氣(physical courage)是指勇敢的面對生理上的痛苦,艱辛,死亡或死亡的威脅。道德上的勇氣(moral courage)是指在面對恥辱,詆毀,妨礙,大眾的反對或者個人失敗時能夠正當行事的能力。古典美德中的堅韌,也有時被翻譯成「勇氣」,但主要包含的方面是堅忍和耐心。在西方傳統中,關於勇氣的著名思想來自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阿奎那和克爾凱郭爾;在東方傳統中,道德經提出了一些勇氣的思想。近現代,心理學學科也對勇氣進行了研究。
目錄
基本內容
心理學勇氣概念中的士氣是指維持意志行為的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其就外部表現來說分為勇氣、耐性、操心三種心理狀態。而所謂心理狀態則是指介於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之間的既有暫時性、又有穩固性的心理活動。
士氣就分類來講是服務於整體長遠目標的意志過程和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相結合而形成的各種心理狀態,不同的意志過程和個體所固有的個性心理特徵結合會形成行動勇氣、行動耐性和行動操心三種士氣狀態[1]。
心理狀態經過人們多次的心理體驗便轉化為性格,所以人們的心理狀態極易和相應的性格特徵發生混淆。為了避免各種士氣表現狀態和相應的性格發生混淆,在論述每一種類的士氣的性質與作用前,也就有必要首先對各種士氣狀態所相對的性格特徵實施分辨與鑑別。就勇氣來講,勇氣與膽量不同,膽量往往是人們天生就有的或是後天訓練出來的,因而比較穩定,屬於性格的範疇;而勇氣並不象膽量一樣總是會表現在各種情景與狀態下,勇氣只是具有暫時的穩定性。
先就膽量這一範疇來說,如《水滸傳》中的李逵,《三國演義》中的張飛[2]恐怕也就是具有天生的膽大性格的人。還有春秋戰國後期的荊軻,據歷史上傳說荊軻此人能在任何危險情景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刺殺秦王趙政前竟然也能置秦人威煞於不顧而冷靜自若,可說是非常大膽了,是一個具有膽大性格的人。
行動勇氣與膽大的性格所表現的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只具有暫時的穩定性。比如我們大部分人的膽量也許還不足以達到荊坷那種程度,所以往往我們準備於某件危險的事之前很有勇氣,但真叫我們干,也許又感到害怕了;同時,也許我們在干某件危險的事時很有勇氣,但干後,也許又感到後怕了。
勇氣這種在冒險活動中起伏不定的現象,說明勇氣只有暫時的穩定性,是屬於士氣狀態的範疇。當然,如果人們在同樣情景下多次體驗勇氣這種心理狀態的話,也有可能由此形成大膽的性格。
行動勇氣是一種進取型的士氣種類,它將士氣所具有的喚發人們潛在能量的作用主要發揮於較具有危險性、冒險性的群體行動中,所以它往往是 「軍人」和「警察」等高危險職業在執行目標任務時所必須具有的素質。
視頻
勇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勇氣是最重要的品質 是促進個人幸福感與改善世界的動力,360個人圖書館,2014-2-13
- ↑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和《水滸傳》中李逵的區別,一看便知,騰訊網,201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