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日纯闽南语Lâu Ji̍t-sûn;?-?),表字子安,生卒年不详,台南柳营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1],为一位台湾清治时期的贩糖商人慈善家

刘日纯
贩糖商人
国家 大清帝国
时代 台湾清治时期
子安
族裔 台湾人
氏族 柳营刘氏
祖籍 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
出身地 大清福建省台湾府诸罗县
出生 不详
逝世 不详

目录

生平

刘氏家族的始祖为刘茂燕,为延平王郑成功的部将,曾经从征南京,战死于金陵之役[2]延平王念其功劳,命令其子刘求诚移居台湾,并赐予田宅。刘求诚遂于诸罗查某营耕作维生,数十年间增辟田土数百甲,成家立业。[3]刘日纯是为刘求诚之四世孙,即曾孙,个性严谨,并且热衷于读书创作。[4]继承了祖先的基业,开始从事制糖及白糖贸易,销往北洋南洋,商业获利十分可观[5];赚钱之馀,乐善好施的刘日纯也积极帮助基层人民,排解乡里纷争[6]

嘉庆十四年(1809年)所发生的泉漳械斗蔓延数十个村庄、烧杀抢夺,清朝官员袖手旁观,甚至趁机从中赚取利益。[7]刘日纯见情势不妙,遂与当地仕绅吴六秀林光义以及段铎约等人亲自前往各堡,召集耆老们进行协商;由于受众人的信任,动乱因而平息;械斗之后,刘日纯更出资帮助于动乱中受害之人。[8]嘉庆二十一年,台南、嘉义发生大饥荒,刘日纯开仓赈济灾民。[9]道光初年,京师天津发生灾难,刘日纯又不嫌麻烦地将稻米千石运往赈灾;当时的直隶总督从奏文中得知此事,大嘉肯定刘日纯的义行,奉旨下赐“惠及津门”匾额。[10]

刘日纯除了为人古道热肠,更是注重文风的雅士,曾设立私塾,聘请当地儒生教授刘家子弟儒家经典,并且邀集许多文人于门下,供给食膳。[11]他的义行嘉举流传于世,其事迹被史学家连横列载于《台湾通史》的〈孝义列传〉之中。刘日纯膝下六子,各个皆有名望与功名,其中又以次子刘思勋最为有名,与他并列于列传中。[12]

家族

  • 高祖父:刘茂燕(明万历四十五年-清顺治十六年)
  • 曾祖父:刘求诚
    • 长子:刘思推
    • 次子:刘思勋(咸丰九年卒)
    • 三子:刘思中
    • 四子:刘思朝
    • 五子:刘思烫
    • 六子:刘思銮

注释

  1.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刘日纯字子安,嘉义查亩营庄人,籍平和。”
  2.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始祖茂燕为延平郡王部将,从伐南京,阵没。”
  3.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王念其功,命其子求诚入台,赡以田宅。及长,垦地于查亩营庄,数年,辟田数百甲,遂家焉。”
  4.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日纯其四世孙也,性谨严,嗜学攻书,尝作书自箴。”
  5.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日纯既席先人遗业,又善货殖,创白糖廍于温厝廍庄,贩运南北洋,获利丰,拥资百数十万。”
  6.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顾性好施舍,济人之急,里党有事,必出而解之。”
  7.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嘉庆十四年,漳、泉械斗,蔓延数十庄,杀人越货,文武官且袖手,或以为利。”
  8.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日纯悯之,与店仔口庄总理吴六秀、番社总理林光义、吉贝要庄屯弁段铎约,躬赴铁线桥各堡,集耆老,晓譬大义。众从之,乃出其资,葬死殇,医创病,存鳏寡,斗姑息。”
  9.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二十一年,大饥,米贵至千钱,日纯发廪以济。”
  10.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道光初,京、津凶,饿莩载道,日纯以白米千石往振。直督奏闻,奉旨,赐‘惠及津门’之匾。”
  11.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日纯好文学,重士,设家塾,聘名儒,以教子弟,并集英俊肄业,供膏伙。”
  12.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有子六人,皆有声庠序,次子思勋尤有名。”

参考书目

  • 《台湾通史 · 孝义列传》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