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又稱創傷後遺症)是指人在經歷過情感、戰爭、交通事故等創傷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病。其症狀包括會出現不愉快的想法、感受或夢,接觸相關事物時會有精神或身體上的不適和緊張,會試圖避免接觸、甚至是摧毀相關的事物,認知與感受的突然改變、以及應激狀態頻發等。這些症狀往往會在創傷事件發生後出現,且持續一個月以上。
目錄
說明
與成人相異,兒童(尤其是十歲以下的幼童)較不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1],孩童患者亦較少出現身心不適的症狀,但對創傷事件的記憶可能會在與他人互動時體現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的自殺風險較高。有時候也會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稱為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以強調這個現象乃經驗創傷後所產生之合理結果,而非病患心理狀態原本就有問題。
大多數人不會因經歷創傷事件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歷非人身侵犯性創傷(例如事故或自然災害)比較不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經歷因人際互動而造成創傷(例如強姦或兒童時期受到虐待)的人更容易出現這類的反應。強姦受害者近半數都會有這類的反應。在診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以患者在經歷創傷事件後出現的特異性症狀為基礎。
除了自身受他人暴行侵害的經驗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外,自身成為加害者、從事殺害他人或動物等殺生行為的經驗,也會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包括戰場上開槍殺死敵人的士兵、刑場上執行死刑的法警[2]和以屠宰動物為業的屠宰場員工等有合理理由殺人和殺害動物的人身上,都有觀察到因自身殺害他人或動物而起的創傷後壓力。而自身傷害他人的經驗所導致的心理創傷,又稱「加害者創傷壓力」(英語:perpetration-induced traumatic stress,縮寫為PITS)。比起其他種類的創傷經驗,自身成為加害者、從事殺生行為的經驗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是更為嚴重的。
參考文獻
- ↑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 (UK).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he Management of PTSD in Adults and Childre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NICE Clinical Guidelines, No. 26. Gaskell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2005 [2017-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8). Lay summary – Pubmed Health (plain English). Template:Open access
- ↑ 謝婷娟、蔡昌雄. 法警執行槍決經驗之告白-以敘說分析為取向 (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