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图片来自百度

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当副热带高气压与极地高气压的空气相遇时,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于是又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空气上升,空气就减少,气压自然降低,进而形成低压带。 [1]

  • 外文名:Sub - polar low - pressure zone
  • 分布区域:副极地地区、高纬度地区
  • 特 点:气压低、气流辐合上升
  • 形成机制:动力学机制
  • 气候形成: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 天气形成:降雪、寒潮、霜冻

目录

简介

释义

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当副热带高气压与极地高气压的空气相遇时,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于是又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空气上升,空气就减少,气压自然降低,进而形成低压带。 [2]分布

这个气压带在南北纬60°附近

形成

形成机制

副极地低气压带按照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理和气压的高低与气温的高低成反比的关系来确定气压的高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那么按气温高低与气压高低成反比的关系,得出赤道附近应是低气压带。而南、北纬30°附近的气温比赤道附近低些,所以应是高气压带,因为南、北纬30°它靠近热带但又不是热带,所以在此称之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气 温比南、北极90°气温高些,所以它的气压应是低气压带,因为它靠近极地而不是极地,所以是副极地低气压带。而南、北极90°附近气温全年很低所以应是高气压带,由此称之为极地高气压带。

产生过程

由于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使得赤道与极地之间受热不均,引起空气在赤道地区上升,在极地地区下沉,造成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和上空气压的差异。

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推动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和上空的大气作水平运动。

但实际上这种闭合的大气环流并不存在。因为在自转着的地球上,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这样,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极地上空的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因是高空气流,故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行了。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

以北半球为例: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分出两支气流,一支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最后偏转成为基本与纬线平行的西风,称为盛行西风。盛行西风与从极地高压南的极地东风相遇。

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和副极地地区之间极成了中纬度环流圈。

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向北的一支在北极地区下沉,于是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在副极地和极地之间极成了高纬度环流圈

影响

海洋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量较多。

视频

一分钟了解副极地低气压带

好看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