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疙瘩菊科
刺疙瘩 |
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无明显主根,不定根多数,直径2毫米。茎单生或2—3条茎成簇生,被稀疏蛛丝毛,基部被密厚的棕色的纤维状撕裂的柄基,通常有长分枝。基生叶线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达33厘米,宽达3厘米,羽状浅裂或深裂,基部渐狭成长或短叶柄,柄基扩大;侧裂片约10对,三角形,通常边缘不等大2或3刺齿,齿顶针刺褐色或淡黄色,长3—4毫米或稍短,齿缘无针刺、少针刺或小针刺;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刺疙瘩
- 学名; Olgaea tangutica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亚;科 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 族;菜蓟族 Cynareae
- 亚族;飞廉亚族 Carduinae
- 属;蝟菊属 Olgaea
- 组;翼茎组 Sect. Pterocaulon Iljin
- 种;刺疙瘩
- 分布区域;中国甘肃、陕西、河北、内蒙古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无明显主根,不定根多数,直径2毫米。
茎单生或2-3条茎成簇生,被稀疏蛛丝毛,基部被密厚的棕色的纤维状撕裂的柄基,通常有长分枝。
基生叶线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达33厘米,宽达3厘米,羽状浅裂或深裂,基部渐狭成长或短叶柄,柄基扩大;侧裂片约10对,三角形,通常边缘不等大2或3刺齿,齿顶针刺褐色或淡黄色,长3-4毫米或稍短,齿缘无针刺、少针刺或小针刺;有时基生叶不呈明显的羽状分裂,中下部边缘2-3个三角形刺齿为一组而稀疏排列,齿端有针刺,齿组之间无针刺或几无针刺,上部边缘2-3针刺为一组,稀疏排列。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等样分裂或边缘具等样的刺齿或针刺;最上部茎叶或接头状花序下部的叶最小,长三角形,边缘针刺。
全部茎叶基部两侧沿茎下延成茎翼,不包翼缘针刺宽达1厘米,翼缘有三角刺齿,齿顶有长针刺,齿缘有短针刺或无针刺。全部叶及茎翼质地坚硬,革质,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有光泽,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绒毛。
头状花序单生枝端,疏松排列,不成明显的伞房花序,或4-5个集生于茎端,而花序梗短。总苞钟状,无毛,直径3-4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长三角形,长5-10毫米,宽1-1.5毫米;中层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1.7厘米,宽1-1.5毫米;内层线形,长2.3厘米,宽不足1毫米,外面被稠密的顺向贴伏的微糙毛。
全部苞片顶端针刺状渐尖,外层短渐尖,内层及中层长渐尖,中外层边缘针刺状缘毛,中外层苞片上部平展或反折。小花紫色或蓝紫色,花冠长2.7厘米,檐部长1厘米,5裂,裂片线形,长达5毫米,细管部长1.7厘米。
瘦果楔状长椭圆形,长6毫米,宽2.2毫米,淡黄白色,有浅棕色色斑,顶端截形,果缘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尖齿。冠毛多层,褐色或浅土红色,不等长,向内层较长;冠毛刚毛糙毛状,长达1.5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外层向顶端渐细,内层向顶端稍粗扁。 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植物文化
参考文献
- ↑ 平昌“刺疙瘩”变身“摇钱树” 惹游客叫“麻麻””,四川新闻网,2017-06-18
- ↑ 下东乡6000亩青花椒喜迎丰收 “刺疙瘩”变身摇钱树”,遂宁新闻网, 2019-07-11
- ↑ 沾益:五拐村委会刺梨发展之路“刺疙瘩变金疙瘩””,沾益发布V,19-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