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恂 (三国)

刘恂(?-?),一名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儿子。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刘禅将刘恂册立为新兴王[1]。蜀汉灭亡后。刘恂与刘禅及刘禅的其余后裔迁徙到洛阳。刘恂兄长刘璿先死于钟会之乱,刘禅本应立次子刘瑶为嗣,却因为偏爱刘恂而立刘恂为嗣,文立劝谏,刘禅不听。刘禅去世后,刘恂承袭为安乐县公[2],刘恂骄横暴虐,梁州、益州的人士都想上表废黜他,文立阻止他们说:“他只损害了自己的家族,不殃及百姓。”后来刘恂淫乱无道,何攀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作书进谏指责,要他思量文立所言。[3]

刘恂的子孙于永嘉之乱时全部死绝。[4]

张澍记载洮阳王刘恂不愿被迁移到洛阳,与关索商议后南逃,卫瓘派骑兵追击,霍弋吕凯合力拦阻,追兵才退去。诸葛瞻的儿子诸葛质爲使者进入南中与入与孟获之子夷帅孟虬联络,孟虯之母祝融夫人认为如果拒绝是不仁的行为,于是孟虬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回复刘恂,让他住在永昌。[5]张崇琛指出此记载中刘恂的封号洮阳王错误,且与孙盛蜀世谱》记载完全矛盾,而关索、祝融夫人出自元、明之际的《花关索传》及《三国演义》,诸葛质也不见于隋唐之前的典籍,均为虚构人物,所以张澍的记载并不可靠。[6]

目录

参考文献

  1.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二年夏六月,立子谌为北地王,恂为新兴王,虔为上党王。
  2. 《三国志注·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蜀记云:谥曰思公子恂嗣。
  3. 《华阳国志·卷十一》:安乐思公世子早没,次子宜嗣,而思公立所爱者,文立谏之,不纳。及爱子立,骄暴。二州人士皆欲表废。立止之曰:“彼自暴其一门,不及百姓。当以先公故得尔也。”后安乐公淫乱无道,何攀与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为书谏责,称:“当思立言。”
  4. 《三国志注·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孙盛蜀世谱曰:璿弟,瑶、琮、瓒、谌、询、璩六人。蜀败,谌自杀,馀皆内徙。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
  5. 《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卷一·诸葛篇》:澍桉:《杂记》云:“后帝赴洛,洮阳王恂不忍北去,与关索定策南奔,卫瓘发铁骑追至,得霍戈、吕凯合攻,方退。诸葛质为使,入蛮邦结好。时孟虬为王,祝融夫人曰:‘却之不仁。’虬从母命,回报洮阳王,住永昌。”
  6. 张崇琛 《武侯鼎蜀诸葛亮世家》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ISBN 7-206-02668-0 239-2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