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信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19年8月19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8月19日) |
劉向信,1955年生,山東濱州人,中國共產黨員,文學博士,教授,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歷任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山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2005年10月任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2011年4月24日6時2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55歲。
目錄
崇尚"進取、淡泊、善良"
剛到"知天命之年"的劉向信,5歲進入學堂開始讀書,聰明早慧的他那時就感覺到讀書是一種樂趣,書中有一個奇妙的世界。高中畢業後回鄉當了5年的民辦教師,從小學、初中教到高中,從語文、數學、自然、音樂、體育到物理、化學、生理,都一一涉獵,深受學生愛戴和崇拜;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山東師範學院聊城分院,他"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如饑似渴、不知疲倦地讀書學習,4年間,他幾乎沒有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調到原山東省教委工作,先後擔任省教委高教處副處長、處長,省教育廳副廳長。一路走來,從容淡定地應對了數次挑戰。"過去從沒想過要當大學校長"的他,2004年1月擔任山東經濟學院院長;22個月後,他又完成了人生中最快的一次角色轉換,就任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奉行以人為本倡導和諧人生
宋人胡詮說過這樣一句話:"一踏青雲,便棄筆硯。"說的是許多人本來是喜歡讀書寫作的,可一旦當了官,便與書籍和筆硯疏遠了,甚至斷絕了來往。但劉向信不是這樣,不管是在省教育廳當副廳長,在經濟學院當院長還是在科大當黨委書記,他都堅持不懈讀書寫作。政務纏身卻筆耕不輟的劉向信,潛心研究,成果頗豐。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迄今他已出版了《高教理論與實踐研究》、《實踐與研究》、《藝術人才修養》、《家庭學》、《推廣教學成果深化教學改革》、《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評價研究》、《中國現代人本主義美育思想研究》等學術著作8部;在《中國高等教育》、《文史哲》、《山東社會科學》、《齊魯學刊》等國內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這些成果既是他近20年來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又是他從事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的思維結晶。就學術價值而言,劉向信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理論和實踐前沿的許多重要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就其內容來看,高等教育的發展觀、改革觀、管理觀、德育觀、智育觀無不涉及,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此外,他為省委省政府起草指導全省教育的綱領性文件--《關於高等教育加快發展深化改革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見》(魯政發〔1992〕137號)、《關於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魯政發〔1999〕106號)、《關於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意見》(魯發〔2003〕10號)、《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魯政發〔2002〕66號)等,對全省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獎項
"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評價研究"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與教學管理評價方案研究"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山東省高師試題庫建設"獲教育部研究成果一等獎;
"山東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研究"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健全三種機制促進學生成才》獲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社科二等獎;
《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六個趨勢》、《試論新時期高校領導幹部的能力和素質建設》、《建設和諧校園 增強軟實力》分別獲山東省高校領導幹部優秀論文一等獎等。
作品特點
他的著作和文章筆法嫻熟流暢,亦莊亦諧,可讀性極強,具有獨特的感染力,而且內容豐富,讀後不僅耐人尋味,更使人受益匪淺。縱觀劉向信的這些成果,最核心就是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人生" 的理念。他主張以慈善之心予人以體貼入微的關懷,這在教育教學管理實踐中具體體現在要求把受教育者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擴大受教育者的範圍,不斷滿足受教育者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正是基於這種理念,劉向信主持實施了"313"成才工程,以促進每個學生的成才。
病逝
2011年4月26日下午2時,山東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劉向信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濱州市濱城區殯儀館舉行。
劉向信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11年4月24日6時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5歲。
根據劉向信同志遺囑,喪事從簡。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齊濤等上級單位代表,山東科技大學校長王春秋等學校領導、校區與部門和單位代表,兄弟單位代表,劉向信同志的親屬、生前友好、老同事敬獻花圈並前往殯儀館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