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刘伟,1959年(己亥年)出生,天津人。师父:马季。中国广播说唱团中年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刘伟自幼喜爱相声表演艺术,十六岁拜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为师,他的表演热情奔放,欢快流畅,嗓音清脆,歌声甜美,代表了青年人的特点,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染。
刘伟多次在相声大赛中获奖,连续几届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其中《歇后语新编》、《虎年谈虎》、《三顾茅庐》等,深受大众的喜爱。
他在影片《笑破情网》、《赵百万梦幻曲》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多次客串各种晚会主持人,是一名走向成熟的中年相声表演艺术家。
目录
个人经历
刘伟,中国广播说唱团相声演员,1959年出生在天津市。中国广播艺术团青年表演艺术家,全国青联委员。自幼热爱相声,在学生时代即不断登台演出。起步早,基础好,十六岁开始受马季老师的指导,注意专业技能与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是继姜昆和赵炎之后马季先生的第三个徒弟,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刘伟的表演热情奔放,欢快流畅,语言清晰、歌声甜美“包袱”软丢硬甩结合,代表了青年人的特点,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染。
在当时的春节晚会上先后与冯巩、马季老师合作演出的相声《求全责备》、《送别》至今令人回味无穷。代表作品有:《巧对影联》、《八戒贬悟空》、《送别》等。
这些年,刘伟也参加了多部电视剧的演出。像30集系列喜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大家看到了熟悉的刘伟,不过这次他不是说相声,而是“改行”演喜剧了。他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角色是一个普通的制药厂工人,由于他以前也有过当工人的经历,演来得心应手。刘伟轻松诙谐的相声表演风格,已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伟喜欢这种轻松的、主要靠语言来表现的喜剧形式,而不喜欢那种夸张的、动作性强的闹剧。他给自己表演相声时的风格定位也是如此———追求高层次的、含蓄的表现形式,“如果完全依赖形体表演,相声也好,喜剧也好,都难免流于浅薄。”。
自一九八六年起,连续几届参加中央电视台他曾随团赴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好评。他还在戏剧影片《笑破情网》、《赵百万梦幻曲》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多次客串各种晚会的主持人,是一名走向成熟的中国青年相声表演艺术家。
刘伟早年就从师于马季,两人之间的师徒感情深厚。刘伟坦言,因为老师的过世,自己的心情大受影响。“我16岁从艺马季老师,跟随学习32年之久。在他去世前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还挺好的。我还对师父说,您冬天胖了一些。他说,冬天嘛,人都胖一些,挺好。”刘伟说,“对恩师的离去,我非常难过。”
主要作品
相声作品
作品名称 类型 合作演员
《虎年谈虎》 对口相声 冯巩
《反义词》 对口相声 常佩业
《智斗》 对口相声 常佩业
《送别》 对口相声 马季
《富了以后》 对口相声 马季
《喜事临门》 对口相声 韩翔
《训徒》 对口相声 马季
《各有千秋》 对口相声 常佩业
电视演出
刘伟也参加了多部电视剧的演出。像30集系列喜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大家看到了熟悉的刘伟,不过这次他不是说相声,而是“改行”演喜剧了。他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角色是一个普通的制药厂工人,由于他以前也有过当工人的经历,演来得心应手。刘伟轻松诙谐的相声表演风格,已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伟喜欢这种轻松的、主要靠语言来表现的喜剧形式,而不喜欢那种夸张的、动作性强的闹剧。他给自己表演相声时的风格定位也是如此———追求高层次的、含蓄的表现形式,“如果完全依赖形体表演,相声也好,喜剧也好,都难免流于浅薄。”
刘伟从小就在少年之家搞文艺,曾经民乐队的二胡和指挥。后来由于蒋道燊老师的发现,就让刘伟学起了说相声。当年,相声刚刚出现在“文革”后的舞台上,蒋老师就开始搞创作、搞排练。文革后天津市第一个相声是王培元的,当时由冯巩和一个高年纪的同学学着说,后来那个高年纪同学毕业走了,冯巩就没了搭档;后来马季的《友谊颂》上了电视,蒋老师用个小录音机把电视里的声音录下来,让冯巩和刘伟学,这是他们说的第一个相声,也从这里开始了他们几十年的合作。当时,冯巩的家庭出身有问题,一直以来都因为这个找不到好的单位。作为搭档,刘伟一直没有抛下他,不要冯巩的地方,刘伟也坚决不去。
参演电视剧
代表作品
《送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巧对影联》、《八戒贬悟空》等
视频
央视春晚冯巩搭档刘伟的经典相声,笑不笑由你
冯巩 刘伟相声《临终的忏悔》经典回顾!
参考来源
- ↑ 相声演员刘伟担任救助白癜风患者“爱心大使” 中新网,200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