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府
鳳陽府 |
中文名稱;鳳陽府 外文名稱;Feng Yang City 別名;皖北、明中都 行政區類別;府 下轄地區;潁州、亳州、宿州、泗州、壽州等 面積;39851平方公里 人口;2674萬 著名景點;明中都皇城、明皇陵、 壽縣古城牆、亳州花戲樓、八公山、萬佛塔 |
鳳陽府,明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為鳳陽府,同年府治由古濠州城前往新建的明中都城,鳳陽是朱元璋出生並生長的地方,鳳陽府治今鳳陽縣城。鳳陽府下轄五州十三縣,亳州、宿州、潁州、泗州和壽州五州,明代隸屬於南直隸,清代隸屬於江南省和安徽省,1913年廢府留縣,置鳳陽縣於鳳陽府城,1914年置淮泗道於鳳陽府城,1938年鳳陽縣城由府城遷往蚌埠鎮,1947年蚌埠鎮脫離鳳陽縣,府城重新成為鳳陽縣城至今。[1]
目錄
建置沿革
周代設鍾離國,至秦朝設鍾離縣,東晉設鍾離郡(省級,東晉初國家為郡縣兩級、後為州郡縣三級),後鍾離郡更名徐州再名北徐州再名楚州最後名西楚州均為省級均治今鳳陽。隋代設豪州,後因豪水更名濠水,豪州更名濠州,元初改濠州為臨濠府,後復命濠州。
明朝
鳳陽是明中都,與明南都(今南京)明北都(今北京),並稱明三都。為明朝三大政治中心之一。為明朝風水寶地龍脈地氣所在。
清朝
清末安徽轄皖南道和皖北道,鳳陽府是皖北道治所,轄江北諸州府(除安慶府之外),鳳陽府是皖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教育等中心。安慶、徽州(今歙縣)並稱安徽三大城市。民國置淮泗道於鳳陽縣。
圖為:清代鳳陽府官印
民國
中華民國廢鳳陽府,置淮泗道於鳳陽縣,後廢道直屬安徽省,1938年鳳陽縣政府遷至鳳陽縣蚌埠鎮同時蚌埠鎮為安徽省會。
蚌埠脫離鳳陽設市
1947年蚌埠脫離鳳陽縣設市為蚌埠市政府, 在府城鎮組建新鳳陽縣政府。
名稱由來
起止年代
下轄州縣
初期不穩定時期
鳳陽府轄區在明初變動比較頻繁。
明初轄州為和州、滁州、壽州、六安州、泗州、虹州、宿州、潁州、亳州、邳州、徐州十一個州及若干縣。
穩定時期轄區
一,明初到清雍正年間
五州十三縣,五州分別是壽州、泗州、宿州、潁州和亳州。鳳陽、臨淮、懷遠、定遠四縣直屬鳳陽府管轄,其他縣由轄州代轄。
二,雍正年間到民國初年
由於泗州城被水淹沒,乾隆年間泗州改治鳳陽府虹縣,虹縣改名泗州脫離鳳陽府。
乾隆年間臨淮縣城被淮水淹沒,臨淮縣併入鳳陽縣。
同治年間分壽州置鳳台縣,鳳台縣直屬鳳陽府。
至此鳳陽府轄兩州五縣,分別是壽州、宿州、鳳陽縣、懷遠縣、定遠縣、鳳台縣和靈璧縣。
自然環境
水系
鳳陽府全境為淮河流域,南部以江淮分水嶺與廬州府、滁州為界
氣候
鳳陽府為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地跨淮河兩岸,習慣上認為淮河以南屬於亞熱帶,淮河以北屬於暖溫帶。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歷史上的鳳陽府到底有多大? ,搜狐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