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軍備競賽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軍備競賽

外文名: arms race

應用領域: 軍事

對象: 國家之間或者國家集團之間

軍備競賽是指和平時期敵對國家或潛在敵對國家互為假想敵、在軍事裝備方面展開的質量和數量上的競賽。各國之間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競相擴充軍備,增強軍事實力,是一種預防式的軍事對抗。

近代比較著名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20年中歐洲列強之間開展的軍備競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條約組織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到蘇聯解體前展開的長期軍備競賽。[1]

目錄

定義

每個國家必須對自身和對手的基本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贏得軍備競賽。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激烈軍備競賽必須選擇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沒有必要的激烈軍備競賽一來會延緩自身經濟的發展,二來也會一定程度上引發不必要的敵意。

軍備競賽的反方面也就是裁減軍備實際上也是一種可執行的策略。在大國較量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軍事實力和軍事力量給別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軍事力量並不是純軍事實力,其大部分需要經過動員才能轉化為軍事實力。因此,軍事潛力是一種潛在的資源。潛在資源的發揮時間就是其他國家採取非針對性態度的一個誘導因素。當然,裁減軍備的行動必須是在有利於自身國家整體戰略的前提之下進行的。需要保留的力量要足以對潛在敵人形成足夠威懾又能夠通過時間作用轉移潛在敵人的矛頭,以換取自身的更大生存空間。

歷史競賽

常規競賽

戰後美、蘇在冷戰中大規模加強常規軍備。雙方不斷更新各種武器裝備和發展現代技術,以服務於軍事、政治目的。

核競賽

20世紀70年代,美、蘇核武器競爭激烈,結果雙方擁有世界核彈頭庫存總數的97%,同時雙方在核武器運載工具、多彈頭分導等高技術領域的研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

美蘇競賽

冷戰期間,美蘇軍備競賽,兩國彼此的核彈頭已經太多了,美國為了從經濟上拖垮蘇聯,就向太空發展,提出戰略防禦倡議。

此計劃由於太過超前,耗資巨大,而且技術上的要求在當時的條件下很難完全達到實際運用的水平,但是也迫使蘇聯投入巨資向太空發展,最終將蘇聯從經濟上拖垮了,並且導致聯邦國家分裂解體。

美國由於冷戰的對手不復存在,所以可以收縮軍費開支,加上戰略防禦倡議的技術難度實在太大,所以蘇聯解體,項目很快就結束了。

中美焦點

據2011年6月3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香格里拉對話今日在新加坡開幕。6月2日,前往與會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專機上對隨行記者們大談中美關係,軟中帶硬,一方面稱"美國不想遏制中國發展"、"中國現在是將來也是全球性力量";另一方面,他也含蓄地警告中國"不要學習蘇聯"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並重申美國的軍費縮減不會導致在亞太地區軍事力量的削弱。蓋茨將在本月底從防長位置退休,他2日總結說,對自己在布什奧巴馬政府任職期間中美關係的發展"感到滿意",但中美軍事關係仍有"發展空間"。

"蓋茨:美國沒想遏制中國發展",成為2日美聯社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各大媒體的標題,蓋茨對中國釋放的這番"善意"被廣泛解讀成是為3日和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會面製造友好氣氛。據報道,在飛往新加坡的專機上,蓋茨對隨行記者表示,他注意到中國正在尋求擴大軍隊的規模和戰力,包括發展、部署"遠程、精確的巡航和彈道反艦導彈"、反衛星武器、隱形戰鬥機以及網絡戰能力。"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正在飛速發展","中國試圖獲得的武器也讓我們密切關注"。

談到中國國防力量不斷增強後,蓋茨話鋒一轉,稱"不相信中國有在各個方面挑戰美軍的實力","我想中國已從蘇聯身上學到了一個很大的教訓,他們不會試圖在所有方面與我們競爭,而是想發展出相當程度上能在亞洲自由行動的能力,並獲得擴展它們影響力的機會。"BBC分析稱,這番話明顯是指前蘇聯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而拖垮經濟,發出對中國的警告。

蓋茨的這一"警告"和中國軍方總參謀長陳炳德早前訪美時"中國不和美國競爭"的表態一致。BBC2日的報道附了一張"中美軍事力量"對比圖,顯示出兩國軍力的懸殊。圖表顯示:中美2010年軍費開支分別為780億和7290億美元,軍費開支占2008年GDP比重分別為2.0%和4.3%;軍事裝備方面,中美戰鬥機數量分別為1320架和2379架,隱形戰機數量對比為0比139,航母數量0比11,潛艇數量為65比71,驅逐艦數量27比57,核彈頭數量240枚比9400枚。在所有數據中,中國唯一比美國多的是現役軍人數量:226萬比158萬。

《紐約時報》則將報道重點放在蓋茨"軍費削減後仍要加強亞太安全"的談話上。蓋茨說,美軍在亞太的軍事活動對維持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是"划算的",在軍費削減後仍將保持。"美國之音"2日稱,亞太周邊國家對中國軍事力量增長的擔憂將是香格里拉對話的一個重要議題。路透社評論說,蓋茨希望在這次會議上向美國的盟國表明,儘管美國的軍費將要削減,他本人的任期也要結束,但美國將恪守它對亞洲的安全承諾。

拍完"板子"後,蓋茨放軟了語調,稱:"我們不想壓制中國,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一個強大國家,它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的國家。因此,問題在於我們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保證我們之間有一個積極的關係。"在被記者問起對美國部分議員要求向台灣出售武器的看法時,蓋茨回答說這個問題上沒有自己的觀點,他還稱,"無論在布什還是奧巴馬執政時期,我們對此問題都十分謹慎,既讓台灣獲得防衛能力,又注意到中國的敏感,都表現得十分小心。"路透社評論說,在美對台軍售問題上,中美兩軍的關係仍然脆弱。中國軍方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時就直言,如果美國堅持對台軍售,兩軍關係"仍會受到影響"。

在2日的採訪中,蓋茨還總結自己的工作說"感到滿意","在我2007年第一次訪華時,我便為中美兩軍關係的發展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日程,雖然兩軍的關係後來遇到過障礙和困難,但現在處於不錯的狀態",且"仍有發展空間"。蓋茨將在本月底卸任,美國"政治"網站1日刊登了對他的"告別採訪",這位參與發動兩場戰爭、在8位總統執政期間任職的67歲防長說,"我必須離開的原因之一是,太多的經驗讓我變得過于謹慎"。

俄美新競賽

俄羅斯表示,在俄美關於削減核武器及化學武器的協議到期後,俄方將不再與美國續簽。分析認為,俄羅斯此項決定為影響俄美關係的另一項不利的決策,很有可能可能引發美俄兩國在冷戰後的新一輪軍備競賽。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里亞布科夫表示,考慮到新的現實情況,鑑於最初提出削減核武計劃的時機及其制定與商議的方式,協議無法滿足高標準,已不能再讓俄羅斯方面感到滿意,並且已經通知美國,俄羅斯不願延長這項歷時20年的、由美國出資幫助莫斯科令大量核彈頭退役的武器處理計劃。

這項協議於1992年簽署,2006年修正並延長,預計到2012年5月到期,指在削減蘇聯的核武器和化學武器。該計劃曾被譽為美國對俄羅斯最成功的後蘇聯計劃之一。

儘管俄羅斯外交部並未說明俄方不續簽協議的具體理由,但之前俄軍方高官曾多次指出,此項計劃讓美國能取得太多俄方軍事技術與武器部署地點的信息。

俄羅斯方面的擔憂不無道理。這項計劃一個主要的部分是簡單的跟蹤-一份讓華盛頓了解某個前蘇聯國家各種材料擁有多少、履行裁減核武承諾的進展情況的協議,這份協議可以讓美國輕而易舉地獲取本該雙方互換的敏感信息。

2012年10月初,美國國務院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1日,美國擁有1722枚核彈頭,包括部署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彈頭、潛射彈道導彈彈頭及重型轟炸機核彈頭,俄羅斯擁有1499枚核彈頭,較美國少223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與半年前相比,美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削減15枚,但俄羅斯擁有的核彈頭數量不減反升,較3月的1492枚增加7枚。

如此看來,即便在協議有限期內,俄羅斯也沒有完全按照協議行事,那麼今次俄羅斯決定不再續簽削減核武協議想必已在美國意料之中。不過,截至目前,美國方面未就此事做出回應。

事實上,俄羅斯人普遍認為,美國在蘇聯解體後沒有放棄冷戰政治。莫斯科軍控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米亞斯尼科夫指出,冷戰思維仍然盛行,特別是在西方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後,北約開始東擴,所謂的夥伴關係從未出現。

影響

美國實施NMD計劃對國際安全環境產生的一系列深遠的消極影響:

首先,美國實施NMD計劃將嚴重破壞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損害大國間的互信與合作。

其次,美國研發NMD將嚴重阻礙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甚至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已經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核和常規武庫,並奉行著以首先使用核武器為核心的核威懾政策。在這種情況下,NMD將成為美國戰略進攻力量的倍增器,而NMD計劃實際上是美單方面的核擴軍計劃。美國此舉顯然孕育著引發更高水平上軍備競賽的危險。具體而言,一是可能將軍備競賽引入外空,二是可能將軍備競賽從進攻性武器擴大到防禦性武器。

第三,美國NMD計劃將嚴重損害國際防擴散機制和努力,刺激導彈的進一步擴散。

第四,美國實施NMD計劃將使國際關係中的軍事因素上升,不利於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本該用於經濟發展的大量財力和物力將不得不用於發展軍備。在這種情況下,哪一個國家能有真正的安全感,世界又怎能穩定呢?

第五,NMD不利於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美國還打算在亞太地區部署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如果這種TMD用作NMD的組成部分,那麼,它對亞太地區安全與穩定造成的衝擊就不亞於NMD。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