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軍事偵察

來自 壁紙網 的圖片

中文名: 軍事偵察

外文名: military reconnaissance

目 的: 獲取軍事鬥爭所需敵方戰區的情況

作 用: 實施正確指揮、取得作戰勝利

偵查內容: 集團及戰區的軍事和有關的情況

分 類: 戰略偵察、戰役偵察和戰術偵察


軍事偵察,為獲取國家安全和軍事鬥爭所需情報而進行的活動。通常由各級指揮員、指揮機關組織所屬偵察部隊、分隊或戰鬥部隊、分隊實施,必要時指揮員親自實施。按任務範圍分為戰略偵察、戰役偵察、戰術偵察;按軍種分為陸軍偵察、海軍偵察、空軍偵察、戰略導彈部隊偵察;按活動空間分為地面偵察、海上偵察、空中偵察;按活動方式分為武裝偵察、諜報偵察、技術偵察等。是組織軍事建設和指揮軍事行動、取得軍事鬥爭勝利的重要保障。[1]


目錄

概述

通常由各級指揮員、指揮機關組織所屬偵察情報力量或戰鬥部隊、分隊實施。按任務範圍,分為戰略偵察、戰役偵察、戰術偵察;按軍種,分為陸軍偵察、海軍偵察、空軍偵察、戰略導彈部隊偵察等;按活動空間,分為地面偵察、海上偵察、空中偵察、水下偵察等;按活動方式,分為武裝偵察、秘密偵察、技術偵察;按防衛和管理的空間範圍,分為邊防偵察、海防偵察和空防偵察等。軍事偵察是組織領導軍隊建設和作戰指揮的重要保障。在古代中國,「偵」與「察」「伺」「候」「邏」等字組成「偵察」「偵伺」「偵候」「偵諜」「偵邏」「偵探」等詞,均表「偵察」之義。偵察一詞始出於南朝宋史學家范曄所著《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及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 擊破匈奴左地,因徙烏桓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為漢偵察匈奴動靜。」古代的偵察,近距離由統帥或軍事指揮員在陣前直接觀察,稍遠距離派出士卒打探,更遠距離則派遣間諜偵察。《司馬法·定爵》一書中就區分為「凡戰,間遠,觀邇」。中 國較早記載統帥陣前直接觀察的是齊魯長勺之戰。古代的陣前直接觀察方法有登高觀察、戰車觀察、巢車觀察。見微知着,觀表占隱,作出判斷。部隊偵察活動較早記載於楚鄭之戰。古代部隊偵察方式有遠程偵察、騎兵快速偵察、組織偵察巡邏警戒、試探性進攻偵察,以及化裝偵察、捕捉俘虜、群眾偵察、抵近潛伏竊聽、地聽聲測等。間諜偵察,用間始於夏之少康,據《左傳·哀公元年》記載,中國夏 朝的少康曾派女艾和季杼分別打入過、戈兩國進行偵察。方法有因間、內間、反間、生間、死間等。在封建社會時期,有的國家軍隊建立了偵察情報機構,專門實施軍事偵察,但偵察力量、技術和手段發展較為緩慢。近代產業革命的興起和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戰爭規模的擴大,促進了軍事偵察領導機構、力量、手段的發展。19世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軍隊都相繼建立了偵察領導機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軍事偵察組織體制,出現了航空偵察、無線電技術偵察、雷達偵察和潛艇偵察等方式和手段。20世紀50年代以後,軍事偵察組織體制更加完善,軍事偵察力量趨於多樣性,且偵察技術含量提高,電子偵察、電視偵察、微光偵察、激光偵察、傳感器偵察和航天偵察等相繼應用。90年代以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實踐,促進了軍事偵察的進一步發展。軍事偵察組織體制出現了適應局部戰爭需要的聯合體形式,空中偵察、航天偵察、技術偵察、特種偵察等方式和手段廣泛應用,出現了偵察與打擊一體化、衛星偵察定位技術和網絡偵察手段等,使軍事偵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重視軍事偵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成立了在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下的軍事偵察組織,廣泛採用武裝偵察、諜報偵察、人民群眾偵察和無線電技術偵察、搜集公開資料等方式,及時、準確地獲取了國民黨軍隊的行動情況,保障了紅軍在根據地作戰和長征的勝利。抗日戰爭時期,各根據地八路軍、新四軍、民兵、人民群眾的偵察組織和偵察手段進一步發展,廣泛開展對日、偽軍的偵察,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戰爭時期,軍事偵察領導機構、偵察力量和偵察手段在戰爭實踐中不斷發展壯大,運用各種偵察手段,及時獲取了國民黨統治區內的軍事、政治、經濟、社會等情報和各個戰場的情報,以及世界各國對中國內戰的態度等信息,適應了大兵團作戰的需求,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逐步組建和健全了軍種、兵種偵察領導機構,軍種、兵種偵察力量和各種專業偵察力量協調發展,航空偵察、水面艦艇偵察、潛艇偵察、電子偵察和航天偵察等方式相繼應用,形成了地面、空中、海上相結合的立體偵察體系,在解放東南沿海島嶼,自衛反擊作戰,剿匪、平叛作戰,以及海防、邊防、空防等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後,航天偵察、特種偵察、技術偵察和網絡偵察等力量與手段發展迅速,新時期的民兵信息網建設進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陸、海、空、天相結合,技術偵察、秘密偵察與武裝偵察相配合的偵察體系,在保障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和應對國際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①在戰略範圍,查明有關國家、地區、集團的軍事思想,戰略動向,戰略方針,軍事實力與部署,戰略措施,戰爭潛力,戰爭徵候,政治、經濟、科技、地理等基本情況;作戰對象戰爭準備、重兵集團集結地區、主要作戰方向、指揮信息系統,以及戰爭開始時間、戰爭手段、戰爭方式和戰爭過程中戰略戰術變化、實力消長等動態情況。②在戰役範圍,查明戰場上敵軍兵力、番號、部署、戰役編成、編制裝備、戰鬥力、作戰企圖、指揮官特點、後勤補給、裝備保障,以及地形、氣象水文、社會等基本情況;交戰過程中敵軍行動和戰法的變化等動態情況。③在戰術範圍,查明當面之敵兵力、番號、部署、戰鬥編成、編制裝備、行動企圖、戰術特點、火力配系、工事構築、障礙設置、後勤補給、裝備保障,以及地形、氣象水文、社會等基本情況;戰鬥過程中敵方行動和戰術的變化等動態情況。④在平時戰備和維護國家安全中,偵察掌握有關國家、地區、集團的基本軍事情況和軍事動向,並搜集與軍事有關的政治、外交、安全、經濟、科技、社會、地理等方面情況,保障部隊戰備和臨戰準備的需要;偵察掌握暴亂、恐怖活動的性質、企圖、規模、方式和有關社會動態等情況,保障部隊遂行防暴、反恐怖任務的需要。通常有:觀察、搜索、竊聽、潛聽、捕俘、戰鬥偵察、火力偵察、照相偵察、電視偵察、無線電技術偵察、雷達偵察、紅外線偵察、微光偵察、激光偵察、傳感器偵察、調查詢問、搜集文件資料、諜報偵察、航天偵察、網絡偵察等。軍事偵察通常根據軍事戰略方針、作戰任務、指揮員意圖、偵察對象和自然條件按計劃組織實施。基本原則:及時獲取準確情報,充分發揮諸軍種、兵種偵察力量的整體作用,全面而有重點地部署,專業偵察與群眾性偵察相結合,綜合運用多種偵察手段,快速、主動、不間斷地實施偵察,防範、破壞偵察對象的反偵察等。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變化對軍事偵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軍事偵察任務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內容趨於多樣;更加注重高技術偵察與傳統偵察的有機結合;偵察系統逐步形成陸、海、空、天、網絡電磁多維體系;偵察與指揮、打擊、評估趨於一體化;戰略與戰役、戰術偵察趨於融合;偵察趨向精確化、實時化。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