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朝鑄
冀朝鑄 |
---|
|
冀朝鑄(Ji Chaozhu)(1929年7月30日-2020年4月29日),男,山西汾陽人,1938年為躲避日本侵華的戰火,剛九歲的他就跟隨父母去了紐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聯合國原副秘書長,被譽為「中國紅牆第一翻譯」[1]。在美國長大的中國人,20世紀50年代他回到祖國,為周恩來總理做了17年的翻譯,親歷中國國內以及外交史上一系列重大變故,並最終成為聲名顯赫的外交家,在聯合國的大舞台上嶄露頭角。
目錄
生平
- 1929年7月,冀朝鑄生於山西省汾陽縣。
- 1938年,剛九歲的他就跟隨父母去了紐約。在美國,冀朝鑄被送進私立學校,先後在紐約城鄉學校、霍萊斯·曼一林肯中學讀書,並在那裡樹立了早期的革命思想,高中畢業之後,他向三所美國大學提出了申請,後就學於哈佛大學。
- 1948年,冀朝鑄順利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但是在他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冀朝鑄毅然放棄了自己在哈佛的學業。
- 1948年,在霍萊斯·曼-林肯中學的年刊里,有這樣一幅自畫像:一個坐着的年輕人,半身穿着西裝,背後是帝國大廈,半身穿着袈裟,背後是佛教的塔,而整個臉和裡面看不見的那顆心卻完全屬於中國——這幅畫的作者就是冀朝鑄。
- 新中國成立後,冀朝鑄追隨父兄足跡,毅然放棄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學業,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
- 1950年10月,冀朝鑄就讀於清華大學化學系。
- 1951年5月,在清華大學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後參加人民志願軍,在開城談判中表現出色,獲得中朝兩國的表彰。 [1]
- 1952年至1954年,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翻譯、出席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翻譯。
- 1954年04月,冀朝鑄回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工作,先後參加過「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工作,親歷了中美建交和談、尼克松1972年訪華、中美發表「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曾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
-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任周恩來的翻譯員。
- 1973年至1975年,任駐美利堅合眾國聯絡處參贊。
- 1975年至1982年,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美大司副司長。
- 1979年,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長。
- 1982年至1985年,任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
- 1984年,鄧小平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冀朝鑄是當時的翻譯。
- 1985年至1987年,任中國駐斐濟兼駐瓦努阿圖和基里巴斯大使。
- 1987年至1991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2]。,任駐大不列顛及北愛蘭聯合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 1991年至1996年,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先後擔任主管聯合國技術合作促進發展部、經濟社會發展部的副秘書長[3][4][5]。
- 1996年至2005年,任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
- 2020年4月29日下午於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1歲[6][7]。
家庭
參考文獻
- ↑ 「中國紅牆第一翻譯」 名外交家冀朝鑄逝世,星島日報,2020年05月04日
- ↑ 冀朝鑄回憶中美關係30年.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冀朝鑄為周總理做翻譯. 人民網. [2012-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周棉.中國留學生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 ↑ 《從紅牆翻譯到外交官——冀朝鑄口述回憶錄》第七章 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日子. [2019-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5).
- ↑ 著名外交家、聯合國原副秘書長冀朝鑄逝世 享年91歲. 澎湃新聞. 2020-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4).
- ↑ 訃告: 「毛澤東右手邊的人」:翻譯家冀朝鑄去世,華聯社,2020年5月6日
外部鏈接
前任: 申志偉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斐濟大使 兼駐基里巴斯及 瓦努阿圖 1985年9月-1987年5月 |
繼任: 徐明遠 |
前任: 胡定一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 1987年8月-1991年3月 |
繼任: 馬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