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鎮
蘭亭鎮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境內,東連越城區鑑湖鎮,南瀕諸暨市楓橋鎮,西接漓渚鎮和福全鎮,北傍越城區亭山鄉,距城區17公里,紹大公路穿境而過。
截至2011年,蘭亭鎮域面積83平方公里,3.2萬人,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紹大公路貫穿城鎮南北,中有婁宮江與紹興市區環城河相通,有"紹興後花園"的美譽。[1]
目錄
歷史沿革
春秋時越王勾踐植蘭於此, 漢代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
夏、商、周至戰國時,蘭亭為古越人活動之地,越國王陵的發掘正充分說明蘭亭悠久的歷史。
今蘭亭的里、外黃現自然村(行政村調整後為大慶村)為公元前19世紀古越先君無餘的舊都,是蘭亭鎮境內最早的村落。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邀友雅集修禊於此,曾作序《蘭亭集序》,蘭亭亦成為"書法聖地"。
1912年(民國元年),民國政府廢紹興府,原山陰、會稽兩縣,改為紹興縣。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
1949年10月,紹興城區設紹興市(縣級),設立漓渚區,解放鄉即隸屬於漓渚區(今漓渚鎮)。
1980年10月調整為蘭亭公社。
1983年7月改制為蘭亭鄉。
1991年底設立婁宮鎮(原解放鄉),在此期間均隸屬於漓渚區。
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後,改為蘭亭鎮由婁宮鎮、蘭亭鄉合併而成。至此蘭亭鎮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2017年7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撤銷蘭亭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紹興市柯橋區政府直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蘭亭鎮轄蘭亭村、金莊村、任家畈村、紫洪山村、阮港村、新陳村、里木柵村、謝家橋村、古築村、聯合村等20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金莊村
蘭亭鎮金莊村,位於紹興市西南面,毗鄰福全鎮,緊挨紹大線,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在2003年5月全縣行政村規模調整中,由原來的西岸金、金家店自然村合併成為今天的金莊村。金莊村地域面積為1.0平方公里,總戶數為406戶,總人口1097人。現有耕地500餘畝,河塘160畝。
金莊村建築業領域人才濟濟,在外承攬幾千萬、上億項目的工程的大有人在,起到了帶動一方經濟的領頭羊作用。在村級實事工程建設方面,兩委班子也做了一些積極有效的工作。
任家畈村
任家畈村現有農戶813戶,人口2197人,土地2400畝。任家畈村屬於城鎮功能綜合區,村莊西面為蘭亭工業園區,村莊距鎮區與蘭亭風景區都很近,居住區較為集中,呈南北向長條狀發展,屬於蘭亭鎮北面平原地區。村莊是在地形平坦、水網密布的平原地帶逐漸發展起來的,村內有三條河道穿越。村莊南面有城鎮道路形成"丁"字路0接於村莊入口處,向東聯繫鎮區,向西聯繫蘭亭工業園區,向南聯繫省道紹大公路,交通極為便利。
紫洪山村
紫洪山村坐落在蘭亭鎮的東南部,2002年由原紫洪、高灣、里鄭,安山,下家塢五個行政村合併成現在的紫洪山村。全村有總農戶451戶,人口1302人;水田面積724畝、山林面積8293畝,其中竹林面積近5000畝,是一個山多田少人口密度不高的山區村。祖輩以來,由於資源薄弱,村民外出謀生經商,遠赴海外境外及全國各地。因此,現在世界各地及國內各大城市都有我們紫洪山籍人士,是柯橋區的重點僑村。
阮港村
阮港村由原來阮一村、阮二村、阮三村、分水橋村和藺家山村合併而成,全村現有總戶數662戶,人口1922人,有耕地1375畝,山林面積5600畝。村內各項設施基本齊全,被列為全縣新農村建設中心村,並取得了縣級文化村、衛生村、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新陳村
新陳村境內群山疊巒,茂林秀竹,山林資源豐富,潺潺清泉匯入鑑湖水系,成為紹興老酒的源頭。新陳村屬原陳村、殿岙、賈村調整合併而成。全村總戶數468戶,人口1428人,村域面積6.36平方千米。耕地面積899畝,山林面積9535畝,毛竹山4705畝。山塘水庫8隻,其中萬方以上水庫6隻。
里木柵村
里木柵村位於蘭亭鎮東南面,緊靠越城區鑑湖鎮。全村村域面積5.3平方公里,共在10個村民小組,527戶,1538人。先後被評為縣級"文化村","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縣級"衛生村"、"綠色生態村",縣級"五好村黨支部"、"村級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示範村",市級"五好村黨支部"等榮譽。
謝家橋村
謝家橋村位於諸紹交界處,蘭亭鎮南端,距離柯橋城區26公里,北鄰花街村,南與諸暨市嶺頭村交界,東接新陳村。村域面積6.61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小組,630戶村民,人口1751人,山林面積6300畝,耕地面積697畝。全村四面環山,31省道、紹諸高速線穿村而過,各主要城市車輛在此經過,交通十分便捷。全村盛產毛竹、筍乾、茶葉、花卉,是一個以農為主,多業發展的新農村。
古築村
古築村位於蘭亭鎮西南部,全村人口1050人,村黨支部、村委會先後被評為"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省級綠色生態村"、"縣級'五好'黨支部"、 "市級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蘭亭村
蘭亭村位於聞名中外的書法聖地--蘭亭風景區旁,離紹興市區12公里,蘭亭鎮政府3公里。紹興文理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印山越國王陵、蘭亭國家森林公園均在本轄區內,紹大線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捷。由黃家塢、官莊、董塢、新橋、下灰灶5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全村現有農戶571戶,總人口1584人,區域面積達6.22平方公里,可稱全鎮之最。
聯合村
聯合村位于越城區西南約3公里,鎮境東北部。全村地域面積1.23平方公里。村東北分別與福全鎮陳家葑和峽山村接壤,西與蘭亭鎮任家畈村、婁宮村相連,南鄰山下村,省道線紹大公路和婁宮江並行橫貫村中,頗具江南水鄉特色。50年代由殷家塢、華家、胡家塔、木柵橋等4個自然村聯合,組成聯合村,故名。轄10個村民小組。2004年,有村民580戶,1617人,其中男性772人,女性845人。村民中以袁、嚴、金、沈姓為主。少數民族中有土家族1人,納西族1人,壯族1人。
建國前屬朱華鄉。1949年5月,紹興解放,1950年殷家塢、華家漊、胡家塔、木柵橋屬勝利鄉11村。1956年撤區並鄉後屬解放鄉。農業合作化時期建立聯合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屬漓渚人民公社朱華管理區。1961年調整人民公社規模(劃分小公社)以後屬解放人民公社,建置為聯合生產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後建置為聯合村,至今不變。1992年,撤區擴鎮並鄉後屬蘭亭鎮,現村民委員會駐地在斑竹庵。
全村農田1076畝,山林面積120畝,20畝水田。2004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371.11萬元,人均收入8454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591人。1984年全村開始實行退休養老金制度和獎學金制。家家免費安裝有線電視,自來水,戶戶使用液化氣。
70年代末,聯合村還是生產靠貸款,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的"三靠村",1979年11月,創辦首家企業--印染廠(即今紹興第三印染廠)。1984~1986年,聯合村以第三印染為依託,又先後創辦聯合包裝印刷廠、膠鞋廠等。爾後,企業不斷注重自身積累,增強實力,加速技改、擴大規模,1991年,主要工業生產能力為加工化纖布6000萬米,產膠鞋200萬雙。第三印染廠在中國鄉鎮企業"十大百強"排列中,為第141名。1991年全村實現工業產值1.11億元,成為紹興縣3個億元村之一,在全國317個產值超5000萬元村中位列第54。村裡有集體存款1400多萬元,是紹興縣首富村。
到2004年止,共砌河堪2500米,占全村總河道85%,6000米田間渠道已做成水泥渠道,田間公路、機耕路交叉成網。農機設備齊全,糧食畝產超噸糧,在保證糧食生產,優化糧食品種的前提下,加快了對農業的綜合開發,有精養魚、牛蛙、河蟹、還種植桃、桔等。
村境內建成水泥路總長12公里,連接省道線紹大公路。建有一個農貿市場、村有完全小學1所,另有幼兒園和成人學校。村裡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室,黨團活動室,民兵之家等活動場所,供村民們開展各類健康的文娛活動,自1978年以來,村民新建別墅樣板樓123幢,住宅房686間,計建築面積89121平方米。1999年,全面清除露天糞坑,新建16隻公共廁所。住宅中已安裝程控電話630台。全村有小轎車105輛,小麵包車10輛。1990年獲市級文明村稱號,1991年被定為紹興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2004年被定為省、市、小康示範村。[2]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蘭亭鎮東連越城區鑑湖鎮,南瀕諸暨市楓橋鎮,西接漓渚鎮和福全鎮,北傍越城區亭山鄉,距城區17公里, 紹大公路穿境而過。
地形地貌
蘭亭鎮地形地貌多樣,山地、平原、水網、濕地等均具有,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境內山體屬會稽山脈和仙霞嶺山脈,南部低山、丘陵緩坡眾多,山系間隙多分布着一批河谷,土質良好,屬黃壤土,可為多種植物生長,海拔250米以下為茶、竹、杉、果、桑等人工植被;海拔250~500米,為常綠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灌木類等自然植被,整體環境非常好;北部多為水網平原,土壤屬水稻土類型。
氣候特點
蘭亭鎮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氣候溫和,濕潤多雨,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溫度16.4℃,年降水量1454.5毫升,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883.5小時,全年無霜期230天以上。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風暴、颱風等災難性天氣時有發生。[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鎮域內自然資源豐富,鎮域總面積124275畝,計82.85平方公里。全鎮生態山林和水網農田所占比例較大,是蘭亭人賴以生存的基本農業資源,如鎮域內竹筍、林產品豐富,以藺家山優質品種示範點為中心的優高農業和旅遊農業漸趨雛形;蘭亭有豐富的水資源,有水庫,也有水網,生態環境優越。
2001-2003年間,蘭亭鎮域耕地面積呈明顯減少趨勢,根據蘭亭鎮農辦統計資料顯示,其間耕地數量的減少主要由於鄉鎮企業用地和農戶建房用地增加,但隨着紹興縣耕地保護意識的增強以及國家對占用耕地行為的嚴格限制,現已基本達到耕地占補平衡。
水資源
鎮域內水資源較為豐富,除百丈江、十字江、山下江、上窯江、下窯江、婁宮江等地表水源外,還含豐富的地下水,包括降雨滲入的和地表水補給的潛水,和潛水補給的承壓地下水。蘭亭鎮鎮區水體現為IV類水體,污染源呈線狀擴散。山區地面大部分區域水質符合II類標準,大部分區域的主要指標滿足地面水環境質量的I類水標準。
礦產資源
鎮域內有鐵礦、銅礦、多金屬礦鉛鋅礦及瓷石礦、石灰岩、白雲岩等多種礦產資源,其中灰灶頭石灰礦在民國時已年產數萬噸,除在本地銷售外,還遠銷上虞、餘姚等地。鐵礦由漓鐵公司已開採多年,其他礦產尚未進行正規開採。
人口民族
蘭亭鎮總人口3.2萬,主要民族為漢族。[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蘭亭鎮現有中學(初中)1所、小學8所(其中漓鐵完小屬漓鐵集團)、文化成人技校1所。中小幼各類代表性學校均達到省級示範學校水平。
經濟發展
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億元,同比增長10%;工業銷售83.5億元,同比增長19.1%;其中規模以上銷售50.65億元,同比增長27%;財政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自營出口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8.37%。今年1-4月,工業銷售額增長3.8%,其中規上企業銷售增長2.33%;財政收入增長11.1%。
近年來,蘭亭鎮圍繞"農業強基礎、工業上台階、集鎮樹形象、黨建作保障"的總體思路和"三年打造一個新蘭亭"的奮鬥目標,按照"提神、提速、提質"要求,團結和依靠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紮實工作,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可喜成效。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迅猛,萬畝竹筍、蘭亭白鵝、鵪鶉、特種水產養殖、花卉種植、名茶生產等六大效益農業基地初具規模;工業經濟運行良好,建立了2502畝工業產業項目集聚區,並形成了以印染、服裝、紡織為主導,建材、製革化工、醫藥、釀酒為特色的產業結構;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03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9.03億元,工業產值43.6億元,技改投入4億元,浙江蘭亭高科有限公司的改性瀝清成套設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營出口4008萬美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353元,各項經濟指標和增長幅度為年度最高。幾年來先後被省、市、縣評為省級生態示範鎮、市級信訪三無鄉鎮、縣級科技強鎮。[5]
旅遊景點
鎮域內有全國文保單位印山越國王陵、王守仁墓及徐渭墓3處,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蘭亭風景區有1處、縣級文保單位都督第台門、戴葆庭墓、筆架峰寺3處,另有以自然特色為主體的蘭亭國家森林公園、山陰道上、蘭渚山、大慶棋盤山、特色農業園區等,旅遊資源豐富。與紹興縣境內其它旅遊資源相比,蘭亭旅遊資源具有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更悠久的歷史。鎮內各旅遊資源較為集聚,特色明顯,容易形成旅遊資源集聚優勢,同時,也為旅遊資源的開發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但從鎮域內的資源利用情況看,旅遊開發尚處起步階段。
蘭亭位於浙江紹興蘭渚山下,據《嘉泰會稽志》載:"蘭亭在縣西南二十七里",《越絕書》記載:"句踐種蘭渚田"。關於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雲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於天下。"
園內"鵝池"、"曲水流觴"、"蘭亭碑"、"御碑亭"、"右軍祠"等建築精巧古樸,是不可多得的園林傑作。
鵝池在蘭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內碑石上刻有"鵝池"兩個草書大字。相傳這兩個字是王羲之手書,並傳說王羲之很喜歡鵝,在家裡養了一群鵝。現在蘭亭的鵝池裡也養了幾隻白淨的鵝。
流觴亭面闊三間,四面有圍廊。亭前有一彎彎曲曲的水溝,水在曲溝里緩緩的流過,這就是有名的曲水。
當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邊,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隻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葉托着順水流漂行,到誰處停下,誰就得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
當今很多遊人來到這裡,興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飲料,放在曲水裡"流觴",體味當年曲水邀歡的情趣。
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當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因此人們常稱他為王右軍。祠內有許多碑刻,正中懸掛王羲之畫像,兩邊的楹聯是"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祠內有一水池,稱為"墨池",據說當年王羲之用這池子的水蘸筆習書,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王陽明墓
王陽明(1 4 7 2-1 5 2 8年),我國明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明弘治十二年(1 4 9 9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一生倡導"心學",為姚江學派創始人。嘉靖六年(1527),應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歸,卒於途中,歸葬蘭亭附近的洪溪。墓地情況
墓為陽明先生生前親擇,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蘭亭鎮花街洪溪鮮蝦山南麓,建於明嘉靖八年(1 5 2 9年)。由墓道、平台、墓穴、墓碑、祭桌等組成,坐北朝南,背依山崗,順依山勢,逐級升高,視野開闊,風水特佳。自甬道至墓頂全長80米,寬30米,用花崗石砌築,規模按照原樣,垂帶、紋飾一如古制。碑文"明王陽明先生之墓"八個大字,系著名書法家沈定庵題書。中設青石平台,便於遠眺憑弔,墓旁有合抱古松數十棵,增添肅穆氣氛,墓身左右林木蔥蘢,四季常青。占地2 0 0 0多平方米。今墓系1987年由紹興縣人民政府撥款整修。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地位於書法聖地蘭亭以南兩里許的仙霞山麓。由墓道、平台、墓穴、墓碑、祭桌等組成,座北朝南,背依山崗,順依山勢,逐級升高,視野開闊,風水特佳。自甬道至墓頂全長80米,寬30米,用花崗石砌築,規模按照原樣,垂帶、紋飾一如古制。碑文"明王陽明先生之墓"八個大字,系著名書法家沈定庵題書。中設青石平台,便於遠眺憑弔,墓旁有合抱古松數十棵,增添肅穆氣氛,墓身左右林木蔥蘢,四季常青。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嘉靖六年(1527),應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歸,卒於途中,歸葬蘭亭附近的洪溪。今墓系1987年由紹興縣人民政府撥款整修。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