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先大夫集后序

先大夫集后序》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的作品之一。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称“南丰先生”。

目录

原文

公所为书,号《仙凫羽翼》者三十卷,《西陲要纪》者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韵》五卷,总一百七十八卷,皆刊行于世。今类次诗赋书奏一百二十三篇,又自为十卷,藏于家。

方五代之际,儒学既摈焉,后生小子,治术业于闾巷,文多浅近。是时公虽少,所学已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其为文闳深隽美,而长于讽谕,今类次乐府已下是也。

宋既平天下,公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已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言当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官执事之人,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而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使馆,遂为两浙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及西兵起,又以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尝切论大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也,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集,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遵简易,罢筦榷,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言符应。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滋甚,自京师至四方,皆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可专任,宜黜奸臣,修人事,反复至数百千言。呜呼! 公之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 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何其盛也! 何其盛也!

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所试者大,其庶几矣。

公所尝言甚众,其在上前及书亡者,盖不得而集。其或从或否,而后常可思者,与历官行事,庐陵欧阳修公已铭公之碑特详焉,此故不论,论其不尽载者。

公卒以龃龉终,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 藉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欤? 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书,及予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矣。

公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孙巩也。

简评

后人每论此篇褒多贬少,虽“书序”而记人事、详根由、明情状,抒心怀;叙、记、议融合掺杂,使全篇“委曲感慨”,“浑然磅礴”,不由人不启迪心志,爱不释手

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2]后,熙宁二年(1079)先后在齐、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颇有政声。元丰四年,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巩的散文创作成就很高,《唐论》是代表作,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著名有《墨池记》、《越州赵公救灾记》、《寄欧阳舍人书》和《福州上执政书》。曾巩也擅长写诗,有四百余首传世。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

散文成就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堂该校点,诗赋文21卷。

曾巩文章的特色体现有长于记叙、不多写景,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但也有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他的书、序和铭也是很好的散文。当西昆体盛行时,他和欧阳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风,专趋平易自然。

他的议论性散文特点是: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卓然自立,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唐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

他的记叙性散文特点是: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寄欧阳舍人书》和《福州上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叙事委婉深沉,语言简洁凝练,结构十分严谨。

视频

先大夫集后序 相关视频

史书撰写者司马迁,为了完成这一巨作,竟然愿意忍受酷刑
欧阳修只用六个字就“征服”了文坛,改革了北宋文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