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法
充電法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錄
名詞解釋
充電法是將電源的一端接到良導體上,另一端接到無窮遠處,供電時良導體成為一個「大電極」,其電場分布取決於幾何參數、電參數、供電點的位置等。因此,通過研究電場的分布規律來了解礦體的分布、產狀、埋深等。
通常把供電電源正極接在良導體上,負極放在無窮遠處。帶電後的良導電體是—個近似等電位的帶電體。可在地表、鑽孔或坑道中觀測電位或電位梯度的變化。根據實測曲線可分析推斷礦體形狀,產狀、埋深、幾個礦體是否相連及確定地下水流速、流向等問題。礦體導電性越好,地形平坦、圍岩均勻,充電法的地質效果越好。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