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人(诗经)
【原文】
彼候人兮①,
何戈与殳②。
彼其之子③,
三百赤芾④。
维鹈在梁(5),
不慌其翼。
彼其之子,
不称其服(6)。
维鹈在梁,
不濡其咮(7)。
彼其之子,
不遂其媾(8)。
荟兮蔚兮(9),
南山朝齐(10)。
婉兮娈兮,
季女斯饥(11)。
【注释】
①候人:在路上迎候宾客的小官。
②何:同“荷”,扛。殳:古时的一种兵器。
③彼其之子:他这个人,指前面提到的小官。
④赤芾(fu):指大夫以上的官穿戴的冕服。
⑤鹈(t i):鹈鹕,一种 水鸟。梁:鱼梁。
6)不称:不配。
7)咮(Zhou):鸟嘴。
8)遂; 如愿。媾:宠,这里指高官厚禄。
9)荟蔚:云雾弥漫的样子。
10)朝 齐:早晨的云。
11)季女:年轻的女子,少女。
【译文】
迎宾送客那小官,
肩扛长戈和殳棍。
像他那样小人物,
三百朝官不屑顾。
鹈鹕停在鱼梁上,
水没打湿它翅膀。
像他那样小人物,
不配穿那好衣服。
鹈鹕停在鱼梁上,
水没打湿它的嘴。
像他那样小人物,
不配高官与厚禄。
云蒸雾罩浓又密,
南山早晨云雾多。
美丽俊俏真可爱,
少女忍饥又挨饿。
【读解】
迎候宾客的小官,连七品芝麻官都够不上,在达官贵人眼中 自然毫无份量。在一个官本位的国度之中,官位成了人的价值大 小的外在标志,似乎官越大,价值越高,越神奇。
小官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官位与此 并无必然联系。他有自己的活法,同样也会赢得少女的爱情,甚 至在德行方面,也可能是达官贵人们无法比拟的。作者对位卑官 小的弱者寄予无限的同情,表明了对官僚制度轻视个人人格尊严 的不满和嘲讽。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实情况往往是高贵者愚蠢,卑贱者聪明。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是容不下有头脑、有胆魂、有魅力、 有才能和忠厚诚实之辈的。因此,打破官本位的观念的方法之一, 是把事情倒过来看,把目光放在小人物身上,关注和重视他们,让 他们成为明星,而不是相反。[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