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倒掛金鐘屬

倒掛金鐘屬
原圖鏈接

倒挂金钟属(拉丁名:Fuchsia),別名吊鐘花金鐘花燈籠花吊燈花浮鉤草燈籠海棠倒掛金鐘燈籠花(昆明),吊鐘海棠(浙江江西)[1]俗称倒挂金钟,吊鐘海棠(拉丁學名:Fuchsia hybrida Hort. ex Sieb. et Voss),別名[2]:燈籠花、倒掛金鐘。是柳葉菜科、倒掛金鐘屬多年生常綠半灌木,原產墨西哥。莖直立。高50-200厘米,粗6-20毫米,多分枝,被短柔毛與腺毛,老時漸變無毛,幼枝帶紅色。葉對生,卵形或狹卵形,長3-9厘米,寬2.5-5厘米。花兩性,單一,稀成對生於莖枝頂葉腋,下垂;花梗纖細,淡綠色或帶紅色;花管紅色,筒狀,萼片4,紅色,長圓狀或三角狀披針形,花瓣色多變,紫紅色,紅色、粉紅、白色,排成覆瓦狀,寬倒卵形,花期4-12月。主要分布于南美洲沿海、中美洲,少数分布于新西兰、塔希提岛大洋洲)。

目录

簡介

倒掛金鐘花,又叫做是吊鐘海棠或者是燈籠花,[3]是柳葉菜科倒掛金鐘屬多年生半灌木植物。其植物的莖為直立,高達50到200釐米左右,植物莖較粗壯,有6到20毫米的樣子,老時漸變無毛,幼枝帶紅色。倒掛金鐘花形狀較為特殊,在開花的時候植物的花朵呈現管狀或者鐘狀向下懸垂著,所以人們才會稱之為是倒掛金鐘花。它本事原產於墨西哥的一種植物花卉,後不斷的培育和改良,現在全世界都廣泛的栽培著,

形态特征

 
  倒掛金鐘屬
原圖鏈接  

直立或攀援灌木或半灌木,稀小乔木。叶单叶互生、对生或轮生,具早落的小托叶。
花两性、雌性两性花同株或雌雄异株,辐射对称,单生于叶腋,或排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
花美丽,具不同颜色,具梗,常下垂;花管由花萼、花冠与花丝之一部合生而成筒状至倒圆锥状,果时脱落,基部具蜜腺;萼片4,镊合状排列;花瓣4,稀缺如,开放时旋转或展开;雄蕊8,排成2轮,对萼的常较长,直立,或对瓣的弯;花药长圆形或肾形,具2药室,背着生,纵内向开裂;花粉以单粒授粉;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或棒状,4裂或近全缘;胚珠多数,排成(1-)2至多列。

代表植物

倒挂金钟Fuchsia hybridaHort. ex Sieb. et Voss.
半灌木,茎直立,高50-200厘米,粗6-20毫米,多分枝,被短柔毛与腺毛,老时渐变无毛,幼枝带红色。叶对生,卵形或狭卵形,长3-9厘米,宽2.5-5厘米,中部的较大,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或钝圆,边缘具远离的浅齿或齿突,脉常带红色,侧脉6-11对,在近边缘环结,两面尤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叶柄长2-3.5厘米,常带红色,被短柔毛与腺毛;托叶狭卵形至钻形,长约1.5毫米,早落。花两性,单一,稀成对生于茎枝顶叶腋,下垂;花梗纤细,淡绿色或带红色,长3-7厘米;花管红色,筒状,上部较大,长1-2厘米,径3-5毫米,连同花梗疏被短柔毛与腺毛;萼片4,红色,长圆状或三角状披针形,长2-3厘米,宽4-8毫米,先端渐狭,开放时反折;花瓣色多变,紫红色,红色、粉红、白色,排成覆瓦状,宽倒卵形,长1-2.2厘米,先端微凹;雄蕊8,外轮的较长,花丝红色,伸出花管外的长1.8-3厘米,花药紫红色,长圆形,长2-3毫米,径约1毫米,花粉粉红色;子房倒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径3-4毫米,疏被柔毛与腺毛,4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红色,长4-5厘米,基部围以绿色的浅杯状花盘;柱头棍棒状,褐色,长约3毫米,径约1.5毫米,顶端4浅裂。果紫红色,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花期4-12月。
本种是根据中美洲的材料人工培养出的园艺杂交种,其园艺品种很多,广泛栽培于全世界。我国广为栽培,尤在北方或在西北、西南高原温室种植生长极佳,已成为重要的花卉植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