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區
信州區位於上饒市,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上游,為上饒市主城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309平方千米。總人口41萬人(2013年末)。全區轄6個街道、3個鎮:東市街道、西市街道、水南街道、靈溪街道、北門街道、茅家嶺街道、沙溪鎮、朝陽鎮、秦峰鎮[1]。區政府駐茅家嶺街道三江大道185號。
地處信江河谷丘陵,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中部沿信江為沖積平原,其餘為低丘崗地。信江由東北入境,於中部納豐溪西去。滬昆鐵路、G60滬昆高速、320國道穿境而過。名勝古蹟和紀念地有信江書院、上饒集中營舊址、上饒市烈士陵園、雞應寺銅鐘等。
目錄
歷史沿革
東漢建安年間,吳析餘汗縣地置上饒縣。因上饒江得名。唐乾元元年(758)後歷為縣、州、路及府治。1932年為第六行政區治,名上饒鎮,1938年更名廣平鎮,1949年5月析上饒縣治廣平鎮置上饒市,隸於上饒專署;1950年改為縣級鎮,1951年2月經政務院批准復稱上饒市。
1960年4月,上饒縣、市合併為上饒市;1964年5月,上饒縣劃出。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原縣級上饒市改為信州區,以元代曾設信州路為名;同年10月1日,上饒市信州區政府正式掛牌成立。
1993年,上饒市(縣級)擴大行政區域,將上饒縣沙溪鎮、靈溪鄉、朝陽鄉、秦峰鄉、羅橋鄉和石獅鄉的王家壩村委會劃歸上饒市;其中羅橋鄉鐵路以南的前山等五個自然村仍留上饒縣(贛民字[1993]63號批覆)。1998年8月5日,將上饒市羅橋鄉鐵路以北區域和石獅鄉王家壩行政村復歸上饒縣管轄(贛民字[1998]131號批覆)。
1999年6月25日,撤銷靈溪鄉,設立靈溪鎮(贛民字[1999]157號批覆)。2000年,全區轄2個街道、2個鎮、5個鄉:東市街道、西市街道、沙溪鎮、靈溪鎮、秦峰鄉、北門鄉、常青鄉、朝陽鄉、茅家嶺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信州區常住總人口327703人,其中,東市街道87042人、西市街道70881人、沙溪鎮36282人、靈溪鎮23742人、常青鄉10956人、北門鄉15182人、茅家嶺鄉25653人、秦峰鄉26264人、朝陽鄉31701人。
2002年末,信州區面積308平方千米,人口35.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2萬人。轄3個街道、2個鎮、4個鄉,61個居委會、75個行政村。區政府駐三江大道。
2003年9月28日,撤銷北門鄉,改設街道辦事處(贛民字[2003]252號批覆)。2003年末,全區轄4個街道、2個鎮、3個鄉,總人口36.12萬人。
2005年1月6日,江西省民政廳《關於同意上饒市信州區撤銷茅家嶺鄉改設街道辦事處的批覆》(贛民字[2005]3號):同意撤銷茅家嶺鄉,改設街道辦事處。設立街道辦事處具體事宜由上饒市人民政府審批。11月16日,上饒市政府《關於同意信州區設立茅家嶺街道辦事處的批覆》(饒民字[2005]123號):同意設立茅家嶺街道辦事處,以原茅家嶺鄉和水南街道辦事處的世紀花園居委會為其行政區域,轄世紀花園、疇口、汪家園、湖潭頭4個居委會和解放、同心、塔水、周田、車頭、茅家嶺6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陵園路。
2006年1月20日,撤銷靈溪鎮,改設街道辦事處(贛民字[2006]5號批覆)。至此,全區轄6個街道、1個鎮、2個鄉:水南街道、東市街道、西市街道、北門街道、茅家嶺街道、靈溪街道、沙溪鎮、秦峰鄉、朝陽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信州區常住總人口416219人,其中,水南街道43904人,東市街道69117人,西市街道66836人,北門街道53871人,茅家嶺街道49403人,沙溪鎮42973人,靈溪鎮29710人,秦峰鄉29378人,朝陽鄉31027人。
2011年2月28日,正式撤銷朝陽鄉,設立朝陽鎮。2014年,撤銷秦峰鄉,設立秦峰鎮(贛民字〔2014〕57號)。至此,全區轄6個街道、3個鎮:東市街道、西市街道、水南街道、靈溪街道、北門街道、茅家嶺街道、沙溪鎮、朝陽鎮、秦峰鎮。
視頻
信州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簡介 ,搜狐,2020-12-02
- ↑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搜狐,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