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沙皇
俄國沙皇 |
中文名: 俄國沙皇 外文名: Shah en shah 範疇: 一國之君 國家: 俄國 |
俄國沙皇,[1]伊凡四世沙皇一詞源於中亞古國對國王的稱呼「沙阿」(Shah),波斯帝國皇帝的正式稱號眾王之王「Shah en shah」。
後保加利亞君主西蒙大帝自稱沙皇(цар),其詞源即來源於「沙阿」,是為沙皇的最早使用,沙皇相當於國王,而非皇帝。
伊凡四世後來也採用沙皇作為自己的頭銜,俄語轉寫為царь(Tsar)。
中文譯為「沙皇」,是將царь的音譯「沙」與代表地位(當時俄國已經是帝國)的「皇」字連寫而來。
目錄
含義
在中世紀的俄國,沙皇這個稱號指最高統治者。早期俄羅斯人認為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羅斯人尊稱拜占庭的君主為「沙皇」,而認為俄羅斯的大公們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另一方面,他們也稱呼舊約的人物為沙皇。
13世紀,蒙古韃靼人的駭人聽聞的統治,加上強盛的蒙古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皇后,使俄羅斯人轉而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俄羅斯大公即又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了。
但隨着蒙古人的衰落,俄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
西蒙大帝1547年1月16日,莫斯科大公國大公伊凡四世(伊凡雷帝)發表了重要講話,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國號即被稱為沙皇俄國(王國時期),伊凡四世打破了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領主政體改為了沙皇專制政體,於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後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於1721年將沙皇升格為皇帝,俄羅斯正式成為帝國,但一般沿用沙皇、沙皇俄國作為俄羅斯帝國君主和國家的呼稱。
在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大帝西蒙一世(西蒙大帝)於913年將大公升格為沙皇,國號即變更為保加利亞王國,925年迫使東羅馬帝國給予「保加利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頭銜,即成為皇帝,國號也一度被稱為保加利亞帝國。特別注意的是:「希臘人的皇帝」是東羅馬帝國皇帝的頭銜。
說沙皇是凱撒的俄語音譯,其實是一種附會。沙皇一詞最早出現在歐洲是10世紀的保加利亞,西蒙大帝一生與東羅馬帝國交戰,自然不會去崇拜羅馬帝國的事實開創者凱撒。更不可能用凱撒一詞作為自己的頭銜作為國王的地位來使用。西蒙大帝後來被東羅馬帝國奉為皇帝,也表明沙皇是國王,而不是皇帝。
俄國沙皇
在15世紀,俄國流傳一種說法,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繼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後,拜占庭帝國和皇帝的權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時期,大公稱號顯得權力不夠大,於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
此外,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早期的皇帝和20世紀的保加利亞國王也自稱沙皇。
至1906年,俄羅斯帝國尼古拉二世的頭銜全稱為:全俄羅斯的皇帝;莫斯科、基輔、弗拉基米爾、諾夫哥羅德的沙皇和獨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蘭沙皇,西伯利亞沙皇,克里米亞(Tauric)和南克里米亞(Chersonesos)沙皇,格魯吉亞沙皇;普斯科夫領主;斯摩棱斯克大公,立陶宛大公,沃里尼亞(西烏克蘭)大公,波多利亞(中烏克蘭)大公,芬蘭大公;愛沙尼亞親王,立窩尼亞親王,庫爾蘭和塞米加利亞(拉脫維亞)親王,薩莫吉提亞(東立陶宛)親王,比亞韋斯托克親王,卡累利阿親王,特維爾親王,尤格拉親王,彼爾姆親王,弗拉特卡親王,保加利亞以及其他領地的親王;下諾夫哥羅德、切爾尼戈夫、梁贊、波羅茨克、羅斯托夫、雅羅斯拉夫爾、別洛熱爾斯克、烏多爾、奧勃多爾、康迪亞、維捷布斯克、姆斯季斯拉夫和所有北方地區的領主和大公;伊弗里亞(南喬治亞)、卡提里亞(東喬治亞)、卡巴爾達和亞美尼亞所有省份的領主和君主;切爾克斯人和山地高加索人的領主;土耳其斯坦領主;挪威王位繼承人,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斯托爾曼因、迪特馬申和奧爾登堡公爵。
當時沙皇統治下的俄國民不聊生,貧窮至極。
伊凡四世(1533-1584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為沙皇,俄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綽號「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確立農奴制度。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宮戴上了羅馬皇帝使用過的王冠,成為俄國的第一個沙皇,在俄語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愷撒」。
費多爾·伊凡諾維奇(1584-1598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鮑里斯·戈都諾夫(1598-1605在位)偽季米特里(1604-1613在位)「大動亂時期」,波蘭、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縉紳會議選舉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1613-1645在位)。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亞,並使農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確立。
阿歷克塞(1645-1676在位),費多爾(1676-1682在位)。費多爾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伊凡和彼得同時登基為帝。伊凡(1682-1696在位)體弱多病,彼得年幼,實際權力掌握在長公主安娜手裡。彼得成年後,放逐了安娜,奪取了政權,並把首都遷到彼得堡,由此開始了俄國歷史的新時代。
彼得堡時期(1703-1917):沙皇俄國晉升為俄羅斯帝國。
帝王記事
1.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大帝)1682——1721年為俄羅斯沙皇,1721——1725年為俄國皇帝。打敗瑞典和土耳其。1721年加冕為全俄皇帝。他積極改革,使俄羅斯社會面貌向西方靠攏。他在涅瓦河上建立了新京都聖彼得堡。1725年死於尿毒症。皇位傳給續妻葉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
2.葉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謝耶夫娜1725——1727年在位,遵照彼得一世的志願,建立了俄羅斯科學院。
3.彼得二世·阿列克謝耶維奇1727——1730年在位,在位期間,罷黜彼得一世的寵臣阿·緬希科夫,首都遷回莫斯科。1730年死於天花,此後,羅曼諾夫王朝絕嗣。
4.安娜·伊萬諾夫娜1730——1740在位。俄國女皇,伊萬五世沙皇和普拉斯科維亞·薩爾特科娃皇后的女兒。
5.伊萬六世1740——1741在位。登基時還不到1周歲。他的母親是安娜·伊萬諾夫娜女皇的外甥女。1741年被推翻。
6.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1741——1761年在位。彼得大帝最後的繼承人和最小的女兒。她發動政變,l囚禁了攝政女皇和伊萬六世。女皇知書而不識禮,為人乖戾暴躁。她參加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幫助普魯士保住了西里西亞。還參加了七年戰爭。1761年死於聖彼得堡,王位傳給外甥彼得·烏爾利希。
7.彼得三世·烏爾利希1762年在位。彼得大帝的外孫。霍斯丁公爵卡爾·腓特烈的兒子。1742年從霍斯丁回到彼得堡成為大公和皇儲。1744年娶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公主索菲婭·腓特烈·奧古斯塔為妻。1762年繼承王位,荒疏政務,而且狂熱的模仿普魯士的制度,他憎惡妻子,結果招來了1762年的政變。他本人被囚禁在彼得—保羅要塞。1762年離奇死亡。
8.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1762——1796年在位。俄國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生於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1744年成為大公夫人。1762年發動政變成為女皇。葉卡捷琳娜奉行擴張主義政策,發動了兩次俄土戰爭、一次俄瑞戰爭和三次波蘭戰爭。她和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一起瓜分了波蘭的領土。在這些戰爭中,俄國完全獲得了黑海和波羅的海的出口,領土擴大了67萬平方公里。
9.保羅一世·彼得羅維奇1796——1801年在位。俄國皇帝,官方說法是彼得三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獨子。1796年即位之後廢除了大部分母親所建立的制度。他狂熱的仿效普魯士的軍事制度,遭到了貴族們的反對。1801年,保羅一世死於一次政治謀殺,罪魁很可能是他的兒子和繼承人亞歷山大大公。
10.亞歷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1801——1825。俄國皇帝保羅一世的長子。出生在聖彼得堡。1801年策劃了謀殺父親的政變,同年成為俄國皇帝。亞歷山大與拿破崙皇帝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但仍然不可避免地捲入了反法戰爭。1811年亞歷山大在莫斯科擊敗了拿破崙的60萬大軍,1814年和1815年分別在萊比錫和滑鐵盧打敗法軍,迫使拿破崙兩度退位。此後亞歷山大一世成了歐洲的保護者和英雄。他信仰神秘主義,受奧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影響很深。1825年與伊麗莎白·阿列克謝耶夫娜皇后到塔甘羅格療養,結果離奇的死亡在那裡。亞歷山大娶巴登公主路易莎·瑪麗婭·奧古斯塔(伊麗莎白·阿列克謝耶夫娜)為妻,他們只有兩個女兒,他的王位由弟弟尼古拉大公繼承。
11.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1825——1855。1825年亞歷山大一世駕崩,尼古拉大公遂向王兄康斯坦丁大公宣誓效忠,但康斯坦丁自願放棄王位,尼古拉就成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為人殘暴,對革命和起義採取堅決鎮壓的態度。他洞察到了農奴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一個強大的封建帝國,但他的改革還僅限於不損害地主階級的利益的範圍內。尼古拉一世把俄羅斯引進曠日持久的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在這場戰爭中沒撈到什麼好處,而是損兵折將,經濟崩潰。1855年,尼古拉在戰爭的硝煙中去世。尼古拉一世是俄國第一位迎娶普魯士王族的皇帝,他之所以違反祖制的娶了一位一等大貴族的女兒,是因為他當時並不知道會成為君主。他和妻子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卡·路易莎·夏洛特·威廉明娜(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夫娜)共生有7個子女,長子亞歷山大繼承王位。
12.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維奇1855——1881。尼古拉一世死後,亞歷山大二世順應時機的結束了克里米亞戰爭(1856),戰爭結束之後,面對國內愈演愈烈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於1862年頒發敕令,解除了農奴對農奴主的義務,但他們須得用大量的金錢「贖身」。儘管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根本沒有減輕農奴的負擔,但它畢竟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革命,並為二月革命打好了基礎。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在十二月黨人的未遂政變中被刺殺。亞歷山大二世娶黑森—達姆斯塔特的馬克西米連娜·威廉明娜·奧古斯塔·瑪麗婭為妻,
但子女均夭折;後娶葉卡捷琳娜·多爾戈盧卡婭女大公,有數個子女。王位由次子亞歷山大大公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