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作家要發好聲音(王友明)

作家要發好聲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作家要發好聲音》中國當代作家王友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作家要發好聲音

因為疫情,我不得不宅在家裡。但是,每天我會廣泛閱讀各類書籍,更會廣泛閱讀各種平台上推出的抗擊疫情作品,不僅消除了寂寞,增廣了見聞,而且汲取了營養,淨化了心靈,受益頗多。

2月27日15點41分,《西散原創·梅雨墨香》平台,剛剛推出周振華先生《紅孩:發聲就好!當然要好聲音》的作品,我第一時間進行了閱讀,深有感觸。文章說:「這次疫情面前,作為中國散文學會的掌門人,第一時間就做出了積極反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紅孩的心中油然而生。他主張作家這時候發聲就好,當然要發好的聲音。什麼是好聲音,紅孩自有判斷。於是,他首先從自身做起,強調文學要最大限度地起到凝聚光亮和溫暖的作用,鞭策和鼓舞國人的士氣與鬥志。」

以我個人的理解,「好聲音」就是充滿正能量的聲音,只有充滿正能量的聲音,才能「起到凝聚光亮和溫暖的作用,鞭策和鼓舞國人的士氣與鬥志」。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這就是要求,作家務必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發出好聲音。

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同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作家一定要發好聲音,寫出富有正能量的作品,記錄時代,書寫時代,讚美時代,凝心聚力,鼓舞士氣,謳歌英雄。

「正能量」,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的量子電動力學理論。而「正能量」一詞的流行,源於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的專著《正能量》。其中,將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內在潛能,可以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活力。

「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當前,正值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卻有人在網絡上編造不實信息,自稱「感染病毒要傳染他人」,或是謊稱「有確診病例從醫院跑出來了」,藉以製造恐慌;有人依據以訛傳訛、道聽途說、捕風捉影、胡亂猜疑的信息,撰寫文章,嚴重損害了自己的公信力;有人無病呻吟、亂髮感慨、肆意煽情、不負責任,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些均是不好的聲音,有悖於正能量的激發。既然是作家(不論是哪一級的),均要遵守作品真實、客觀、公正、向善、向上的基本規律,決不能為了搶風頭、抓眼球、漲流量,而不顧基本事實,製造一些負能量的「垃圾」作品。在這次抗擊疫情阻擊戰中,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模範人物,可歌可泣!作家要拿起手中的「武器」,像衝鋒陷陣的「士兵」一樣,堅守好自己的「陣地」,把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溫暖感人的人和事,撰寫出來,宣傳出去。「好聲音」已經成為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符號,與作家的情懷深深相系,表達着作家的渴望與期待,信仰與擔當,責任與使命!

在平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驗:和那些積極向上、樂觀通達的人打交道,能讓你感覺良好,因為,他們身上帶有正能量。同這樣的人交往,能將正能量傳遞給你,令你在積極快樂的氛圍中,受到感染。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你所創作的文章,必定會充滿正能量,你所發出的聲音,必定是好聲音。相反,如果你總是和那些情緒低落的人相處,他們身上的負能量,就會不斷地向你傳遞消極悲觀的情緒,使你受到消極情緒的感染,滋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在這樣的交往過程中,你是不會創作出充滿正能量文章來的,也不會發出好聲音來的。

當代著名華文文學大師王鼎鈞,在《忘記》一文中這樣說:「一個人如果常常為過去的失敗而感傷,日子久了,會養成一種感傷的習慣,看什麼都是灰色的。」寫文要有正能量,發聲要發好聲音,所接觸的人群和所處的朋友很重要。試想,如果周圍是一群「怨婦」的話,久而久之,你肯定也會隨聲附合,滿腹牢騷,豈能發出好聲音?如果周圍是一群「樂天」派的話,久而久之,你肯定就不會憂傷悲觀、心境不佳,發出的聲音豈能不好?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有一篇文章,題目是《2018,去靠近一個給你正能量的人》。文章說:「一個人的三觀如何,一般說來,一半來自他汲取的知識與接觸的社會,另一半則來自家庭與朋友。然而更多時候,後者更具有直接引導作用。簡單說來,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她深切地告誡我們:「不要在負能量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青年作家李尚龍說:「負能量是在鞭笞別人的不好、責罵社會的不公;正能量是在講完後告訴你,即使再苦,我依舊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一些。」

事實證明:有人先天是樂觀向上的,當身邊出現越來越多的負能量的人時,你會發現他很快就會顯示出一副疲憊的狀態,發出的聲音也會萎靡不振。那是因為情緒最容易感染人,當人總是處在這樣的氛圍時,心情也就自然容易變得抑鬱起來。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遠離負能量的人,這是對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最為負責的選擇。作為一名作家,應該積極主動地靠近一個充滿生活情趣,富有激情,給你正能量的人。能給予你激勵與鞭策的人,才是真正的良師益友。如果說,要對自己的生活與朋友負責任,對自己的責任與使命負責任,切實發出好聲音,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指望別人能照亮自己,而是要內心自帶光源,在照亮自己的同時,也去照亮他人。

自抗擊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有良知的作家們紛紛拿起筆來,積極投身於抗擊疫情的主題創作,用心用情用功寫文賦詩,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那一篇篇優秀的作品,已經轉化成一聲聲鏗鏘有力、振聾發聵、催人奮進、鼓舞士氣的好聲音,感染和觸動着所有人的心靈[1]

作者簡介

王友明,河北臨西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