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佐命元臣》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七。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目錄

原文

盛王創業,必有同德之英輔,成垂世久長之計,不如是,不足以為一代宗臣。伊尹、周公之事見於《詩》、《書》,可考也。漢蕭何佐高祖,其始入關,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以周知天下阸塞,戶口多少,強弱處,民所疾苦。高祖失職為漢王,欲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獨曰:「今眾弗如,百戰百敗,願王王漢中,收用巴蜀,然後還定三秦。」王用其言。此劉氏興亡至計也。進韓信為大將,使當一面,定魏、趙、燕、齊、高祖得顓心與楚角,無此顧憂;且死,引曹參代已,而畫一之法成;約三章以蠲秦暴,拊百姓以申漢德。四百年基業,此焉肇之。唐房玄齡佐太宗,初在秦府,已獨收人物致幕下,與諸將密相申結,引杜如晦與參籌帷。及為宰相,粲然興起治功,以州縣成天下之治,以租庸調天下之財,以八百府、十六衛本天下之兵,以諫爭付王、魏,以兵事付靖、勣,御夷狄有道,用賢材有術。三百年基業,此兵事付靖、勣,御夷狄有道,用賢材有術。三百年基業,此焉肇之。其後制節度使而州縣之治壞,更二稅法而租庸之理壞,變府兵為彍騎、諸衛為神策而軍政壞,雖有名臣良輔,不能救也。趙韓王佐藝祖,監方鎮之勢,削支郡以損其強,置轉運、通判使掌錢穀以奪其富,參命京官知州事以分其黨,祿諸大功臣於環衛而不付以兵,則天下驍銳於殿岩而不使外重。建法立制,審官用人,一切施為,至於今是賴。此三君子之後,代天理物,碩大光明者,世有其人,所謂一時之相爾。蕭之孫有罪及無子,凡六絕國,漢輒紹封之。國朝褒錄韓王苗裔,未嘗或忘。唯房公之亡未十年,以其子故,奪襲爵、停配享,訖唐之世不復續,唐家亦少恩哉!

譯文

帝王創業之時,必須有同心同德的傑出的輔佐之臣,能使一代王朝垂世長久,否則,就不足稱為一代傑出的大臣。伊尹、周公就是這樣兩個人物,他們的事跡可以從《詩經》、《尚書》考知。漢時,蕭何輔佐漢高祖,他們才進入關中,蕭何就把秦朝宰相府、御史大夫府中的律令圖冊收集起來,認真研究,以便詳細了解當時天下的要塞,全國戶口的多少,強弱之所在,百勝疾苦。漢高祖最初被項羽分為漢王后,想攻項羽,大將周勃、灌嬰、樊會都支持他的想法,而蕭何獨有自己的見解,他說:「現在我們軍隊不如項羽,已是百戰百敗了,我希望大王您先稱王漢中,奪取巴蜀之地作為後方,然後收復關中。」漢王採納了他的建議。這是劉氏興亡的最為重要的一個謀略,蕭何又推薦出身卒伍的韓信為大將,讓他獨當一面,平定了魏、趙、燕,齊等國故地,使漢高祖劉邦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與楚項羽決戰;蕭何死時,引薦曹參代替白己為宰相,使漢初政策較為穩定地執行下去;蕭何還在入關中後與百姓約法三章,廢除秦朝的許多暴政,以此收撫百姓之心,申明漢朝之德,他的所做所為,為四百年的漢王朝,奠定了基礎。在唐代,房玄齡輔佐唐太宗也是如此,房玄齡最初在秦王李世民府,他吸收很多有才幹的人物,把他們招致到秦王府中,在爭奪皇位鬥爭中,他為秦王秘密交結諸將,又引薦杜如晦參與運籌帷幄。等到李世民即皇位,房玄齡則為宰相,他又致力於國家治理,使地方安定從而使天下大治,用租庸之制使天下財阜殷豐,用八百府、十六衛的府兵製作為國家的基本軍制,他又把諫的職責長付給王硅、魏徵,把兵權託付給李靖、李勣,他統御夷狄之族,任用賢才都很有辦法。可以說,唐朝三百年的基礎是房玄齡奠定的。後來,唐朝在地方設置節度使從而破壞了地方上的安定,變租庸調製為二稅法使國家財政受到影響,改府兵為曠騎、諸衛為神策軍,使原來的軍政遭到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唐王朝雖有名臣良輔,也難以挽救其滅亡的命運。大宋朝韓王趙普輔佐太祖也是如此,為了控制方鎮,削減方鎮的地盤,抑制其勢力,設置轉運使、通判等官職掌握地方財權,使地方無財力與中央抗衡,又命京官為地方的知州、知縣,使地方官不能結黨營私,把那些功臣宿將集中到中央只給他們些虛職,不讓他們掌握軍權,把天下的曉勇軍隊都集中在京師,強幹弱枝,不使地方擁兵自重。此外,關於建法立制,量官用人等,他的所做所為,直到今天我朝還有賴於此。這三位君子以後,以天下為己任,光明正大者,歷代都有,這就是所說的一時之良相。蕭何的孫子有罪且無後代,傳六世而國絕,漢朝就繼續封他,我大宋朝對韓王趙普的後代也很照顧,從不曾忘卻。只有房玄齡死後不到十年,因其子犯罪,被收回封爵,停止其在宗廟中配享的特權,到唐亡為止也沒有續封其後人,唐王朝對功臣的恩患也太少了。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視頻

佐命元臣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