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伯
伯伯,书面语读bó bo,口语读bāi·bai。用于对父亲的哥哥的称呼;也用于对与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的称呼。在香港、澳门如果称呼男性做阿伯或伯伯可能会引起对方不悦,香港、澳门习惯称呼女性为小姐、男性为先生。
伯伯一般只是叫父亲的兄弟为伯伯,旧时也称父亲, 多用于朋友之间亲切的称呼。[1]
目录
词语解释
伯伯,伯父。 唐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 寄寄 体魂。”《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伯伯 汉王刘先主 ,叔叔张飞断水人。”《儒林外史》第六回:“他伯娘听见这个话,恨不得双手送过来。就是他伯伯回来,也没得说。”
犹大伯子。尊称与丈夫年龄相仿的男子。《水浒传》第二七回:“武松道:‘却纔冲撞,阿嫂休怪。’那妇人便道:‘有眼不识好人。一时不是,望伯伯恕罪。’”《水浒传》第三三回:“花荣便请宋江去后堂里坐,唤出浑家崔氏 ,来拜伯伯。”[2]
“伯”字读“bo”时,有三个主要义项:一是伯父,指父亲的哥哥,或用来称呼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大的男子;二是在兄弟排行的次序(伯、仲、叔、季)里代表老大;三是在封建社会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里代表第三等,即伯爵。
“伯”字读“bai”时,只用于“大伯子”一词。“大伯子”指的是丈夫的哥哥,即威海地区方言里所说的“duo bei”或“duo bei哥”。
“伯伯”是“伯父”一词的口语形式,正确的读音是“bobo”,前一个字读阳平调,后一个字读轻声。
一般用法
有血缘关系
一般只是叫父亲的哥哥, 伯伯是一个亲属称谓,指父亲的哥哥,也叫伯父或阿伯,或简称伯。古称从父。不过,“伯(bǎi)”也可以指大伯子,即丈夫的哥哥。伯父妻子称“伯姆”或“伯娘”或“伯母”。
无血缘关系
“伯父”、“伯伯”、“阿伯”也可以称比自己父亲年纪大的男性长辈,或对朋友父亲的尊称,如“世伯”。“伯伯”、“阿伯”亦是对一般中老年男性的称呼。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不是说比自己父亲大的就必须叫伯伯;比自己父亲大一两岁、三四岁的人,叫他“叔叔”,也是能接受的;而且叔叔听起来年轻,称伯伯显得老。如今在外面称呼年纪大的人为叔叔,叔叔已经成了一种敬称,而不再仔细考究他与自己的父亲谁大谁小。
其它
另外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用法,在山东德州伯伯(在此读bai bai,系河南、山东等地方言音,亦有因伯的另一读音而读错的,如2003年10月13日正大综艺主持人误读为王庭玉bǎi bǎi)的意思是叔叔,但是在德州的宁津县,伯(bǎi)是对父亲的一种称呼。
在房县,伯伯(bǎi)是指父亲。